中國内地的增長前景及逐步開放政策,締造不可錯失的良機。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預計到2030年將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0%*。國際投資者在內地的投資規模目前不大,但正在增長。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的需求,均可帶來新機遇。
憑藉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其背靠內地的獨有優勢,香港向來是通往內地的橋樑,並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中國三分之二的對內和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大部分金融投資,都是通過香港進行。香港是捕捉中國機遇的最理想地點。
* 根據PwC估算
香港和內地不斷開拓新渠道,以加強互聯互通。範例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 (RQFII)、基金互認安排、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北向通及南向通)、跨境理財通及互換通。
憑藉龐大的資金池、高效的金融基建,以及多個跨境資金流通渠道,香港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提供全面的人民幣計價金融服務,包括清算、結算、融資、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
香港擁有高效和穩健的金融基建,當中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為不同地方市場參與者處理與中國內地和在離岸市場之間的人民幣交易提供便利。
最具規模的 |
香港擁有中國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規模大約1萬億元人民幣,支持蓬勃的離岸人民幣業務。 |
---|---|
最重要的 |
根據SWIFT的統計數字,通過香港處理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一直佔全球70%以上。我們的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便利世界各地銀行進行人民幣支付,並在人民幣跨境支付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主要的 |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 |
活躍的人民幣 |
香港是重要的人民幣融資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債券發行人包括國家財政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同時,人民幣銀行貸款業務也十分活躍。 |
進入內地市場的 |
香港擁有進出內地資本市場的獨有渠道,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以及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等。這些渠道讓海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內地與香港市場之間的連接進入內地資本市場。 |
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九個內地城市。大灣區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超過1.9萬億美元,總人口超過8,600萬。大灣區發展旨在便利人員、貨物、資金等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促進並深化經濟金融合作。大灣區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擁有嶄露頭角的創新科技產業,以及成熟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大灣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既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提供龐大市場,並有條件先行先試開放政策,以服務區內蓬勃發展的實體經濟。 |
|
演講辭
匯思
小森阿四專欄
《季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