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短短幾個星期,「跨境理財通」和「債券通南向通」雙雙啓動,把現有的「互聯互通」計劃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為金融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最近和金融界朋友碰面,大家少不免摩拳擦掌,興高采烈地討論如何把握機遇,不少行家更發揮金融界強項:超前思維 -- 急不及待研究下一步如何再擴充深化各項互聯互通安排,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些情景,與過去兩年多有明顯差別。去年這個時候,香港好不容易熬過社會動亂,正面臨疫情挑戰。七月頒佈《香港國安法》,雖然業界認同這是必要之舉,但或多或少對全新的法例和落實帶有問號,對如何影響營商環境和發展前景有所猜疑。那時我們與業界的討論議題主要就是圍繞法律的落實,為此進行了大量解說工作。
一年下來,金融界普遍認為,正如我們當時所言,實施國安法不會對金融業的日常運作有任何影響,而是有助於重建社會秩序,恢復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令業界可以更專注在香港經營業務,把握發展機會。
是甚麼釋除了金融界的疑慮?答案是事實。我過去經常強調讓事實說話、用事實打破迷思,今天,我們再一次檢視有關事實與數據,說明金融市場的穏健運作與蓬勃發展:
正如最近發表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所言,香港的經濟定位一直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金融業也不例外。香港一向都是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一道難以取替的橋樑,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他們熟悉的制度和平台,進行各種金融及投資理財活動。上面提到的例子便有不少涉及國際資金透過香港進出內地。以股票及債券為例,目前大約三分之二的國際投資者通過股票通投資內地股票,買賣內地在岸債券的也有六成通過債券通進行。此外,資產管理的資金來源有超過六成來自香港境外,當中絕大部份是來自歐美和內地,充分凸顯香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能夠看清事實,就不難明白何以今天我們與金融界的討論已由「釋疑」變為「把握機遇」。其中,最明顯的機遇便是隨著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需求不斷增加,國際上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投資、結算也逐步升溫。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最合適的平台去滿足內地與國際投資者的需求。經過十多年耕耘,香港已建立了日趨完善的離岸人民幣業務體系,在資金池、交易量、產品種類和各種配套方面均發揮樞紐作用,讓我們看看相關數據:
展望將來,我們將繼續與業界𢹂手把握機遇,並與內地當局緊密合作,按照市場需求,持續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各種要素,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充分發揮香港獨特的橋樑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1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