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香港金融管理局
聯絡我們
Eng
简
A
A
A
Keyword Search
選擇類別
整個金管局網站
新聞稿
演講辭
匯思
小森阿四專欄
數據與統計資料
刊物
研究資料
立法會事務
監管政策手冊
指引及通告
認可指引
諮詢文件
顯示所有選項
更新時間
更新時間
任何時間
過去
日期範圍
完成
過去
24 小時內
1 星期內
1 個月內
1 年內
完成
由
完成
a
至
完成
新聞與媒體
新聞稿
小森阿四專欄
短片
演講辭
最新動向
匯思
圖片廊
智醒消費者
概覽
電子銀行
個人數碼鎖匙
網上銀行
自動櫃員機
支付和轉帳
轉數快
數字人民幣
電子支付和轉帳
電子錢包和預付卡
信用卡
個人兩地跨境匯款
貸款
個人信貸
按揭
保費融資
一般銀行服務
開戶及維持戶口
自動轉帳服務
投資服務
存款
小心騙徒!
切勿借/賣戶口
紙幣與硬幣
2018系列香港鈔票
收銀車日程表
退休規劃
實用資訊
銀行無障礙分行和自動櫃員機
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熱線
投訴
紀錄冊及一覽表
公眾教育短片
公眾教育活動
常見問題
其他語言資料
數據、刊物與研究資料
數據與統計資料
每日金融數據
金融數據月報
香港的經濟及金融數據
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債券報價網站
立法會事務
刊物
年報
可持續發展報告
香港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
季報
香港貨幣、銀行及金融用語匯編
研究資料
研究備忘錄
外界出版的研究
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
其他研究資料論文
金管局開放應用程式介面
監管資源
紀錄冊及一覽表
認可機構及本地代表辦事處紀錄冊
認可機構證券業務員工紀錄冊
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紀錄冊
認可機構相關受託人一覽表
認可、發牌、指定與審批
監管指引
現時生效的監管指引(以類別劃分)
監管政策手冊
指引
通告
認可指引
實務守則
摘要說明
應用說明
附加指導
諮詢文件
正在進行的諮詢工作
已截止的諮詢工作
主要職能
貨幣
聯繫匯率制度
流動資金安排
香港貨幣
儲備管理
歷史
外匯基金的法定目的與投資目標
投資管理
投資表現
風險管理
負責任投資
外匯基金數據及刊物
銀行體系
銀行監管制度
銀行監管條例、政策與實施國際監管標準
銀行操守及法規
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處置機制
智慧銀行
監管指引
金融科技資訊平台
綠色及可持續銀行研討會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融科技
債券市場發展
金融市場基建
儲值支付工具和零售支付系統
穩定幣發行人
軟實力
國際及區內金融合作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金管局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
香港金融管理局 — 國際結算銀行高級別會議
香港綠色周 — 金融主題
關於我們
金管局
管治架構
諮詢委員會
總裁委員會
組織架構圖
內部審核
可持續發展的金管局
招標公告
金管局資訊中心
展覽館
圖書館
一般須知
導賞服務
紀念品
關連機構及相關網站
金管局的關連機構及連結
香港特區政府及有關機構
中央銀行
多邊組織
其他
加入我們
為何選擇金管局
我們的工作
職位空缺
學生和畢業生加入金管局的機會
新聞與媒體
新聞稿
演講辭
匯思
小森阿四專欄
最新動向
圖片廊
短片
智醒消費者
概覽
電子銀行
個人數碼鎖匙
網上銀行
自動櫃員機
支付和轉帳
轉數快
數字人民幣
電子支付和轉帳
電子錢包和預付卡
信用卡
個人兩地跨境匯款
貸款
個人信貸
按揭
保費融資
一般銀行服務
開戶及維持戶口
自動轉帳服務
投資服務
存款
小心騙徒!
切勿借/賣戶口
紙幣與硬幣
2018系列香港鈔票
收銀車日程表
退休規劃
實用資訊
銀行無障礙分行和自動櫃員機
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熱線
投訴
紀錄冊及一覽表
公眾教育短片
公眾教育活動
常見問題
其他語言資料
數據、刊物與研究資料
數據與統計資料
每日金融數據
金融數據月報
香港的經濟及金融數據
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債券報價網站
刊物
年報
可持續發展報告
香港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
季報
研究資料
研究備忘錄
外界出版的研究
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
其他研究資料論文
立法會事務
香港貨幣、銀行及金融用語匯編
金管局開放應用程式介面
監管資源
紀錄冊及一覽表
認可機構及本地代表辦事處紀錄冊
認可機構證券業務員工紀錄冊
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紀錄冊
認可機構相關受託人一覽表
認可、發牌、指定與審批
監管指引
現時生效的監管指引(以類別劃分)
監管政策手冊
指引
通告
認可指引
實務守則
摘要說明
應用說明
附加指導
諮詢文件
正在進行的諮詢工作
已截止的諮詢工作
主要職能
貨幣
聯繫匯率制度
流動資金安排
香港貨幣
銀行體系
銀行監管制度
銀行監管條例、政策與實施國際監管標準
銀行操守及法規
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處置機制
智慧銀行
監管指引
金融科技資訊平台
綠色及可持續銀行研討會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融科技
債券市場發展
金融市場基建
儲值支付工具和零售支付系統
穩定幣發行人
軟實力
國際及區內金融合作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金管局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
香港金融管理局 — 國際結算銀行高級別會議
香港綠色周 — 金融主題
儲備管理
歷史
外匯基金的法定目的與投資目標
投資管理
投資表現
風險管理
負責任投資
外匯基金數據及刊物
關於我們
金管局
管治架構
諮詢委員會
總裁委員會
組織架構圖
內部審核
可持續發展的金管局
金管局資訊中心
展覽館
圖書館
一般須知
導賞服務
紀念品
加入我們
為何選擇金管局
我們的工作
職位空缺
學生和畢業生加入金管局的機會
招標公告
關連機構及相關網站
金管局的關連機構及連結
香港特區政府及有關機構
中央銀行
多邊組織
其他
Eng
简
字體大小
A
A
A
打印
聯絡我們
主頁
/
主要職能
/
銀行體系
/
銀行監管條例、政策與實施國際監管標準
銀行監管條例、政策與實施國際監管標準
《銀行業條例》為香港的銀行監管提供法律框架。金管局不時檢討及加強監管制度,確保符合國際標準,並緊貼最新市場發展。穩健的監管制度讓香港的銀行體系安然度過多年來的急速變化和重重挑戰。
監管銀行的主要法例
了解更多
資本
資本是銀行經營的命脈,充足的資本有助加強銀行財務能力,並為銀行提供額外緩衝,一旦面對突發事件,依然有充足資金應付日常營運。
了解更多
槓桿比率
槓桿比率是指按照《銀行業(資本)規則》界定的銀行的一級資本與其風險承擔計量的比率。
了解更多
逆周期緩衝資本(CCyB)
逆周期緩衝資本(CCyB)是《巴塞爾協定三》監管資本架構的一部分。簡單而言,這是為應對信貸增長過度時期系統性風險顯著增加而積存額外資本的機制;當信貸周期逆轉後,這些緩衝資本可被「釋放」來吸收虧損,使銀行體系在隨後的下行周期仍可繼續提供借款。
了解更多
具系統重要性銀行(SIB)
具系統重要性銀行(SIB)是指一旦陷入困境或倒閉所產生的影響,會對金融體系以至更廣泛的經濟造成重大干擾的銀行。為針對SIB所帶來的額外風險,SIB會受制於特定的監管措施,包括額外資本要求(即較高吸收虧損能力緩衝資本(HLA)資本要求)、加強監管力度(尤其對風險管理及管治等範疇),以及優先進行恢復及處置規劃。
了解更多
流動性
認可機構的流動性是指該機構履行到期償付義務的能力。銀行必須保持充足流動性,以應付存戶提取現金、同業結算、償還債務等日常營運活動。
了解更多
風險承擔限額
銀行向交易對手發放貸款時須承擔信用風險,並有機會在借款人違責時面臨損失風險。
了解更多
披露
適用於認可機構的披露規定主要載於金融管理專員根據《銀行業條例》第60A條發出的《銀行業(披露)規則》(《披露規則》)。除了部分獲豁免的認可機構(例如規模較小的銀行)外,所有認可機構均須遵守披露規定。《監管政策手冊》單元CA-D-1「《銀行業(披露)規則》的應用指引」(英文版本)就《披露規則》若干條文的解釋及詮釋提供指引。
了解更多
其他國際監管標準
了解更多
諮詢文件
了解更多
修訂日期 : 2022年12月01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