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互利 共創未來

匯思

2019年11月01日

夥伴互利 共創未來

(本文摘譯自金管局總裁余偉文2019年11月1日於香港銀行公會卓越人士講座暨午餐會的發言)

經濟、社會以至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些轉變會為我們帶來新機遇,但同時會衍生前所未見的挑戰,需要金管局和銀行業界共同以新思維、新辦法去應對。要找到正確方向就必先縱觀全局,認清宏觀形勢和發展。

首先,環球經濟前景未許樂觀。才不過兩年前,我們仍在談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步增長。但現時情況已經逆轉:全球經濟齊步放緩,今年的全球增長預測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這很大程度源於緊張的貿易局勢及其對全球貿易、製造業、投資乃至消費的影響,而英國「脫歐」及其他地緣政治事件,也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這些風險叠加在生產率下降、人口老化等長期結構性問題上。假如中美在貿易、科技和其他方面仍然爭持不下、全球經濟發展失速,香港也難置身度外。

金融方面,主要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取向,將左右實體經濟和資產市場前景。隨着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環球主要央行一年多前開始轉風向,貨幣政策的大趨勢已由「緊縮」或「正常化」轉為「寬鬆」。「長期維持低利率」(“lower-for-longer”)的預期可能會變為「永遠維持低利率」(“lower forever”)。我們需要密切注視未來的寬鬆貨幣環境會否導致金融失衡,尤其在價格高漲的資產市場。另外一個隱憂,是當有重大金融危機來臨或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時,各國央行提振經濟的彈藥已所餘無幾。

銀行業方面,除面對急速的科技轉型外,近月本港的社會事件對銀行營運也帶來新挑戰,這提醒了業界要未雨綢繆,事先準備周全的業務持續或恢復計劃、有效的內外部溝通,以及與同業和監管機構的良好協調,都至為重要。

總括而言,宏觀及本地環境未來數年將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在這個背景下,金管局必須在貨幣金融穩定、市場發展和科技三大範疇及早作出部署。要做好這些工作,金管局與銀行業之間亦需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

貨幣金融穩定

維持香港貨幣金融穩定是金管局的核心使命,也是香港經濟發展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根基所在。維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的工作,不但要在監察市場運作、為金融體系建立緩衝、準備應變計劃等技術和監管層面做足準備,更要維持公眾對貨幣和金融體系的信心,因此有效的溝通至為關鍵。過去數月,不時有不實的流言針對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和金融穩定,金管局都迅速地澄清這些謠言,並釐清事實,釋除公眾疑慮。

重要訊息需要一再重申:

    1. 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實施以來行之有效,我們無需、也無意改變這個制度。
    2. 香港保障資金自由流通,不會實施外匯管制。這些保證已在《基本法》第112條清楚列明。
    3.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資本和流動性非常充裕,足以抵禦衝擊。

金管局有能力、有資源、有決心維持香港貨幣金融穩定。外匯基金擁有逾4萬億港元資產,為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此外,香港貨幣基礎達1.6萬億港元,能為資金流出時提供強大的緩衝。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加強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特別是證監會的聯繫,建立了更全面的監察系統,密切監測資金流向和金融市場活動。

即使如此,金管局和業界仍需防患未然。金管局將繼續與銀行合作,就不同風險情景進行壓力測試和完善應變方案;另一方面,銀行也應確保其管治、文化和風險管控工作到位,只要同心協力,定必能守護香港貨幣金融穩定。

市場發展

金融穩定和市場發展需雙軌並行,才能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正是金管局另一個工作重點。

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劇烈,儘管面對近月社會事件的挑戰,我們在發展金融服務平台方面不能原地踏步;相反,更應積極向前,尋找新機遇,以提升長遠競爭力。我們應該把握至少以下三個重要趨勢。

第一是中國內地進一步開放和發展金融市場。在業界的支持下,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我們擁有「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獨一無二的跨境投資渠道。我們將加強香港的中介人角色,包括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灣區商機處處,將為融資業務、資產和財富管理,以及專業服務等提供龐大的市場。

第二是綠色金融。香港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綠色金融中心,匯聚了不少綠色金融專家和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感興趣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去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110億美元,是2017年的三倍多。今年較早時,我們推出了首批政府綠色債券,並成立了綠色金融中心。此外,我們正與銀行業界共同建立「綠色銀行框架」。我希望在業界的支持和努力下,香港能夠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

第三是金融科技,我稍後再詳述。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三個主要趨勢外,我們亦相信香港有條件把握其他機遇,包括基建融資、私募基金業務、企業財資中心、私人財富管理等。

最近不少人都問我,香港近日的社會情況對金管局的市場發展和推廣工作有何影響。我的答案是「我們必須加倍努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根基深厚,我們將與業界緊密合作,繼續好好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

科技

過去數年,香港金融科技長足發展。金管局先在2016年成立了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及後推出「網絡防衛計劃」及七項「智慧銀行」措施等,當中以「轉數快」和「虛擬銀行」最為大家熟悉。在推出這些措施之後,我有信心說香港在全球金融科技應用處於前沿位置;國際結算銀行(BIS)最近在香港設立了全球首個「創新樞紐中心」,正正是對香港蓬勃的金融科技生態一個認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趟「數碼旅程」未來仍長路漫漫,需要社會各界不斷求索、不斷創新,才能為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數碼服務,以及保持香港在數碼時代的競爭力。再者,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雲計算和合規科技(RegTech)等科技正影響銀行的服務和後台運作。我們必須與業界共同努力,確保銀行抓緊科技大潮機遇的同時,亦能應對當中的風險。

作為監管機構,我們對RegTech如何能為銀行更具成本效益和自動化地進行合規工作,自然感到興趣。特別是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在反洗錢監控中潛力巨大,RegTech亦可推動發展「機器可讀」(machine-readable)的監管要求。我們將舉辦RegTech活動,吸引更多RegTech社群進入香港市場。我們亦會研究RegTech的主要痛點,對症下藥提供指引,以協助銀行採納這些科技。

金管局本身亦擁抱科技。我們已開展一項重大的數碼化計劃,當中涉及多個部門,包括銀行和反洗錢監管等。透過監管科技(SupTech),我們希望能夠將監管流程自動化,並使用數據科學和網絡分析應用程式,協助我們更有效識別風險苗頭和趨勢。此外,我們正進行一個試點項目,向銀行收集更細緻的數據,以便我們對銀行業務狀況有更全面、最實時的了解,同時可減輕銀行匯報不同數據的負擔。

金融科技為銀行、銀行客戶和監管機構帶來機遇,但也帶出以下三方面的新挑戰:

首先是科技風險管理。銀行必須有妥善的科技風險管控,其中一個領域是人工智能的應用。我們今天將向業界發出一套方向性的風險管理原則,為虛擬銀行和傳統銀行就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指引。

第二是消費者保障。數碼金融服務應用漸廣,消費者保障也必須相應提升。消費者要先覺得這些數碼渠道安全可靠,才會信任銀行,安心使用這些新式的金融服務。我們期望與業界緊密合作,加強消費者保障和教育的工作。

第三是人才培育。金融科技正徹底重塑金融業,包括工作流程和對人才的要求。金管局正與香港銀行公會和香港銀行學會合作,評估業界未來三至五年的人才需求。這項研究將根據未來職務技能需求,評估銀行業對於再培訓、調配和其他人力資源的需要。金管局本身亦正引進新科技和數據科學的應用,會與業界共同努力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

夥伴互利

上述是金管局在貨幣金融穩定、市場發展和科技三大範疇的工作和未來方向。要實現這些工作目標,銀行界和金管局必須成為夥伴,才能成事。

作為夥伴,我們目標一致:大家都希望銀行服務有效率,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大家都希望銀行財務穩健,得到公眾的信任,並支持實體經濟。監管機構和銀行的出發點或許不一樣,但只要攜手合力,我們可以為社會作出最大貢獻。

以此為志,我會以做到「TOP」為目標。「TOP」是指「政策透明」(Transparent)、「溝通開放」(Open)和「監管適度」(Proportionate),這將是我的監管理念,也是監管機構與銀行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的關鍵。只要監管機構和銀行將夥伴關係拿捏得好,前文提及的種種挑戰定能迎刃而解。

能夠擔任金管局總裁一職是我的榮幸,我和每一位同事都深深明白所肩負的責任重大。我期待與銀行業界並肩攜手,維持貨幣金融穩定、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致力為香港建立一個安家立業的社會。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19年11月1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9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