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財新夏季峰會香港場主旨演講

演講辭

2024年05月31日

2024財新夏季峰會香港場主旨演講

余偉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1. 下午好。非常感謝財新的邀請,有機會再次參加財新夏季峰會。今年峰會主題是「新使命.新擔當」,我嘗試從貨幣管理和金融監管的角度討論這個具有意義的課題。
  2. 有新就有舊。先談談傳統的使命和擔當。全球歷史最悠久的中央銀行是瑞典中央銀行和英倫銀行,這兩家央行成立之初的使命是協助政府的融資,職能比現代央行簡單。三百多年來,全球的中央銀行機構數目由兩家增加到超過190家,央行也隨着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承擔更多新的使命。
  3. 雖然每家央行的具體職能有所不同,但最核心的使命就是「穩定」。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和利率管理工具,去達成宏觀經濟穩定的目標,包括物價穩定、貨幣穩定,還有金融體系穩定。一些央行,包括金管局在內,也具有監管金融機構的職能,目的是維持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4. 「穩定」不等於不變。恰恰相反,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通過改變才能保持穩定,要通過發展才能促進穩定。金管局高度重視市場發展,「穩中求進」才是確保香港金融穩定和持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鍵。
  5. 近年來,有兩個課題受到環球金融市場的關注,分別是科技創新和氣候變化,它們不單顛覆了傳統產業的運作模式,也影響了我們的消費行為和生活習慣。同時,地緣政治變得複雜,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而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努力也沒有中斷過。在這個大變局裏面,金管局配合國家和香港的發展需要,順應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發展趨勢,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建設工作。
  6. 第一、建設「以科技為本」的金融基建,充分利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所帶來的各種機遇。我舉一個例子。兩年前,我們自行開發了商業數據通(CDI),創造一個金融和實體經濟共享的數據平台,用好企業的營運信息,例如採購單、發票和支付數據等,便利銀行為企業審批貸款。
  7. 這些信息一直存在,只是過去沒有一個綜合平台加以整合利用,再開放讓銀行和金融機構使用。CDI開通後,銀行只要得到企業的同意,就可以從CDI查閱該家企業的營運信息,更精準、更高效地審批貸款,解決中小企業長期面對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尤其是減低銀行以往依賴抵押品的做法,更多地根據企業運營和實際盈利能力作出審批貸款決定,這對於以輕資產經營模式為主的服務類中小企尤為重要。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將CDI與内地平台連接的可能性,讓兩地中小企業更容易取得銀行融資。
  8. 另一個例子,就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以及在這個基礎我們與包括人民銀行在內的多家央行,所成立的跨境貨幣橋(mBridge)。金融科技提供了技術條件,打造CBDC這個新的工具,通過貨幣橋作為進行跨境支付的渠道。貨幣橋即將進入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階段。我們希望貨幣橋能夠根本性地解決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等長期存在的痛點,在支付領域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9. 除了跨境支付外,我們對CBDC還有一個願景,就是在批發層面推動以代幣化貨幣進行的銀行同業結算。我們最近宣布名為Ensemble的項目,我們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沙盒,進行研究和測試代幣化的具體應用場景。
  10. 接下來,我要談第二個「建設」,是建設綠色金融生態圈。為配合國家和香港的碳中和目標,我們需要建設一個有能力應對氣候風險的金融體系。銀行和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是應對氣候風險的重點領域。近年來,金管局和特區政府從多方面推動綠色金融。在標準方面,我們制訂了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作為綠色金融的共同語言,幫助銀行業和投資者分辨甚麼才是綠色經濟活動。目錄建基於內地和歐盟的共同目錄,希望符合香港標準的綠色金融工具,同時能夠滿足內地和國際標準,讓綠色資金可以自由流動,去發揮香港綠色金融的樞紐作用。
  11. 有了分類目錄,我們還需要香港企業更全面、更準確地披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信息,讓銀行和投資者能夠掌握更多數據,更精準地管理綠色金融的機遇和風險。我們正與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合作,制定與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接軌本地的要求。
  12. 在資本市場方面,香港是區內領先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中心,2023年亞洲超過三分之一國際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經香港安排發行,居亞洲首位。連同銀行貸款,去年在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超過500億美元。資管方面,香港有大約220個ESG基金,規模達1700億美元。我們還將擴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鼓勵更多符合資格的機構,利用香港作為綠色金融的融資平台。
  13. 特區政府是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的先行者。近年來已發行約2,000億港元的綠債,並不斷豐富綠債的種類。今年,金管局協助特區政府發行第二批代幣化綠色債券,是全球第一批多幣種的數碼債券。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港府綠債為把手,在綠色金融領域尋求更多新的突破。
  14. 第三個「建設」,是香港作為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的連接點。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連接內地與全球的資金樞紐,也在國家金融市場開放進程中,擔當離岸業務的試驗場。過去我們成功推行股票通、債券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開通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便利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理財,也為三地金融機構開拓了更廣闊的跨境個人理財業務。對於內地來說,跨境理財通模式也為開放個人投資者參與境外投資開拓了新的路徑。
  15. 另外,今年初金管局和人民銀行聯合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六項措施,其中一項,是進一步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試點範圍。香港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試點,香港居民用香港手機號碼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可於大灣區和內地其他試點地區使用。這不僅為兩地居民提供多一個安全、便利和創新的跨境零售支付選擇,也為兩地商戶帶來新機遇。未來,我們將會繼續和內地部門保持緊密合作,推出更多便利惠民的政策,擴大兩地聯通的範圍,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以及大灣區機遇。
  16. 各位,雖然我們看見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但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天然優勢,再結合「一國兩制」的獨特性,都有利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們將勇於擔當,結合內地的發展機遇和香港高度國際化、市場化的長處,貢獻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局。
  17. 謝謝大家!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24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