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再添新動力

匯思

2022年07月04日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再添新動力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一直扮演獨特且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主要得力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人士的積極參與,以及香港離岸人民幣生態圈的競爭力。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申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定位。在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顧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發展歷程,並更深入地了解最新推出的措施將如何進一步鞏固香港在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的領先地位。

發展歷程

自 2004 年推出個人人民幣銀行業務以來,香港一直是內地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可靠的「試驗場」,多項具突破性的在香港先行先試舉措包括:

  - 2007年首次發行點心債;
  - 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 2011年推出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RQFII)進一步讓國際投資者進入内地資本市場;及
  - 推出並不斷完善各項互聯互通機制,包括2014年「股票通」、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以及2021年債券通「南向通」與「跨境理財通」。

隨着上述舉措陸續出台,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取得驕人成績,包括保持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人民幣支付及外匯交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活躍的人民幣集資活動;多個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渠道等等。與此同時,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也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包括:人民幣資產納入主要全球指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籃子的權重,國際結算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最近訂立「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為參與的中央銀行提供流動資金。

雖然碩果纍纍,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以滿足企業、個人、儲備管理機構及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就此,我們應該加大力度發展人民幣資本市場,提升其運作效率,推動在投資、風險管理及資產配置中更廣泛使用人民幣。隨著人民幣作爲投資貨幣功能的進一步提升,將鼓勵促進市場有更大誘因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及直接投資,從而擴展人民幣在實體經濟活動中的應用。為此,我們將循三個方向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持續發展:(1) 增加離岸人民幣流動性; (2) 促進離岸人民幣產品多元化發展;及 (3) 優化金融基建。以下我逐一介紹這三方面的最新進展。

最新進展

增加流動性——優化貨幣互換協議及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

中國人民銀行與金管局今日宣布優化現行的貨幣互換協議為常備協議;協議的規模亦由5,000億元人民幣 / 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 / 9,400億元港幣。此舉使香港有別於其他地區,無需續簽有關協議,貨幣互換規模亦屬最大。

這體現了中央人民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發展為主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因應上述安排,金管局會優化其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進一步支持市場流動性,促進市場參與者把握人民幣業務機遇,包括離岸人民幣產品與服務的提升及創新。在香港處理的人民幣支付交易正在不斷增加的良好勢頭下,這一點尤其重要。香港的人民幣支付系統發展全面,為香港及境外銀行提供服務,並一直支持全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現時每日成交量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

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主要優化措施如下,操作詳情及生效日期將另行公布:

  1. 擴大日間及隔夜的資金額度,總額分别由1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0億元人民幣。換言之,可供市場運用的流動資金將會增加200億元人民幣。
  2. 增加隔夜資金安排的運作彈性,運作時間由原來的下午6時,延長至翌日早上5時,即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人民幣RTGS系統)的終止時間。參與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參加行)可透過「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entral Moneymarkets Unit,CMU)成員終端機以簡化程序進行隔夜回購交易。
  3. 降低隔夜回購協議的回購利率,由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50基點降至加25基點。

這些優化措施將有助參加行為處於不同時區的客戶及其他離岸中心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將增加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深度,並提升市場效率,有助支持跨境貿易、投資、融資及其他經濟活動的增長,有益於香港作為主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發展,以及鞏固我們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獨特角色。

更多元的人民幣產品——「互換通」

在提升流動性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開發更多元化的人民幣計價產品。持續優化香港與內地的各項互聯互通機制,將是切實可行的方式。

適逢「債券通」開通5周年,兩地於今日較早時候公布「互換通」,即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的互聯互通。隨著内地債券在國際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所發揮的長期策略性作用日趨顯著,投資者對管理相關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的需求亦日益增加。首階段開通北向的「互換通」,作爲「債券通」的配套工具,能夠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互換通」借鑒「債券通」的創新設計,讓國際投資者透過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連接,以方便、安全的方式在內地進行利率互換交易,同時沿用香港現有的國際市場交易慣例及營運架構。

我們將繼續探索提供更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以推動國際投資者配置內地債券及內地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同時促進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發展。

提升金融基建——發展CMU系統為主要的國際中央證券託管平台(International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ICSD)

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第三個重要範疇,是進一步提升我們的金融市場基建。這項工作的重點,就是金管局提升CMU系統的三年計劃,以期將CMU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ICSD,更好地從跨境清算、交易結算、託管等方面支持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通 (見 推動CMU發展 提升IFC地位)。事實上,穩健的金融基建對維持香港貨幣及金融系統穩健,以至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

提升CMU系統的服務,可令內地及海外投資者更高效地結算債券,進而降低跨境結算成本。這亦有助香港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吸引內地及國際發行人來港發債,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提升點心債市場發展的深度及多元程度。

展望未來

在現有的堅實基礎上,我們會繼續與內地當局及市場參與者緊密合作,創造更多政策空間,營造更有利的市場環境,提升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2年7月4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22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