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未來五年工作的展望

匯思

2014年08月11日

金管局未來五年工作的展望

很快我便完成一個五年任期,展開我第二個五年任期的工作。當然金管局的職能和工作是有高度連貫性,並不會因為人事的變動而有大改變。但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作出一些階段性的回顧,所以我發表五篇文章去闡述過去幾年工作背後的理念。這一篇文章則是我對未來五年工作的展望。 

金融穩定:香港繁榮安定的基石 

我經常說,金融是經濟體系的心臟,負責輸送血液(金錢)去維持全身各器官(經濟活動各環節)的正常運作。一旦金融體系出現不穩,就會嚴重危害社會的商業、貿易和其他經濟活動,導致經濟衰退,百業頹敗,在這情況下,根本沒有條件去談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現時全球金融環境仍處於一個極不正常的狀態。美聯儲局推行的「世紀實驗」,超低利率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如無意外,聯儲局應該會在今年第四季結束其資產購買計劃,市場亦預期聯儲局會在明年中左右開始加息。但事實上美國經濟增長力度以及加息的時間和幅度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無論如何,美國的利率必然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正常化」,亦即是美國利率最終會回升到比通脹率為高的水平。當美國利率正常化,全球的超低息環境亦會改變,而過去五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下,大量流入新興經濟體系的資金亦會回流,新興市場很有可能會因利率上升而面對資產價格下調的壓力和風險,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在2008年8月到目前流入港元的一千多億美元資金(包括最近兩個月流入的資金),在利率正常化後很有可能流走。屆時香港可能會面對流動性收縮、利率上升和資產價格下跌壓力的三重打擊。 

美國利率「正常化」對香港是件好事,因為香港的利率亦可「正常化」。但重要是在正常化的過程中,我們的金融體系能夠承受資金可能大進大出而帶來的風險。金管局過去採取了六輪逆周期監管措施去收緊銀行的物業按揭和其他措施去防範信貸增長過快和流動性風險,都是為了加强香港的金融體系應對美國利率正常化的衝擊而作出的準備。 

外匯基金:繼續審慎穩妥管理 

外匯基金是保障香港金融穩定的最後防線,金管局必定會一如既往,繼續以專業態度審慎穩妥地去管理好外匯基金,在不影響資本保障和高流動性/套現能力的大前提下,盡量爭取保持外匯基金的購買力。但我要提一提未來五年有兩項影響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的重要發展。第一是美國的利率正常化,這表示美國的利率最終會回升至比通脹為高的水平。過去美國通脹是2%-3%的時候,美國的短息平均約為4%左右,而10年國債的息率平均約為6%左右。外匯基金的支持組合持有大量短期美元債務工具,收益將會明顯提升,不會像現在近乎沒有利息收益的情況。同時投資組合的債券組成部份的收益亦會相應提高。但在美元債息上升過程中,外匯基金的債券組合難免受到債券利息上升時價格下調(“mark to market”)的不利影響,但這將會是在利息正常化的一次性過渡效應。另外外匯基金的總體投資收入當然亦要看股票市場在美元利率正常化的表現,但這方面不確定性因素甚多,很難作出預測。 

第二項發展是外匯基金的多元化投資轉趨成熟。在未來五年金管局應該可以做到恆常有約2,100億的資金投進私募股權和房地產項目,希望能為外匯基金取得較一般債券和股票市場收益為高的回報率。由於私募股權一般的投資期是5至8年便開始產生回報和派息/分紅,所以金管局要不斷物色合適的多元化項目,將回籠的資金再投資,才能達到2,100億的投資規模目標。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固提升 

香港現時已是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未來五年,只要香港人不自滿、不妄自菲薄、同心協力,將很有機會再上一層樓,尤其是在以下幾方面,取得更大優勢和更強的競爭力。 

銀行業務:香港是中國與全球金融聯繫的中轉站  

香港的銀行業在過去五年,迅速發展與內地的金融聯繫,特別是在貿易和與內地相關的貸款和融資。隨着中國內地經濟不斷快速增長,香港和其他跨國企業持續擴充在內地的業務也帶動大量融資需求。香港的銀行順理成章為這客戶群提供融資便利。在2013年年底,在香港銀行體系的2.6萬億元與內地相關貸款中,有三成(8,100億元)是這類貸款。另外,國內的大型企業近幾年積極在全球擴充業務和網點,並不時在海外作出併購投資活動,體現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策略。這些內地大企業走出去是另一個帶動香港融資需求,在2013年年底,有8,700億(佔內地相關貸款的34%)是香港銀行貸給內地企業在海外(包括香港)投資和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外資銀行在香港的分行一直積極利用香港這個平台為客戶提供融資,比例佔總貸款額的37%。 

隨着中國經濟持續穩步增長,香港和海外的跨國企業仍會增加內地的投資和商貿活動,融資的需求會有增無減。同時內地企業大規模「走出去」是個必然趨勢,對融資需求亦會持續增大。希望香港銀行能夠把握好這個大好商機,令香港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企業進軍內地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境外大型銀行融資中心。 

在發展商機的同時,風險管理也同樣重要。金管局其中一個主要職責是維持香港銀行體系的穩健。因此,金管局要求銀行能夠在把握這些商機之餘,必須審慎管理它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銀行尤其要做好三方面的把關工作。第一,銀行應該堅持一貫審慎的信貸批核標準;第二,銀行要確保有足夠的穩定資金來支持貸款增長,時刻準備一旦流動性緊張時帶來的壓力;第三,銀行必須維持足夠的資本金和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銀行能夠抵禦信貸環境變壞帶來的影響。金管局亦會透過日常監管工作以確保銀行能夠繼續符合這些高水平的風險管理標準。 

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優勢持續增強  

香港在2009年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優勢和中央大力支持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不單是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給予以香港為基地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更支援海外的其他金融中心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不自滿、不鬆懈,香港發展的勢頭和優勢未來五年不但不會減退,更可以加強。內地的跨境資金流動管制越放鬆,香港的機遇就越多。例如最近公布股市「滬港通」,就是內地資本賬管制開放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令到全球的資金可以透過香港的平台投資上海交易所的股票,同時亦容許內地居民和機構,透過上海交易所買賣香港的股票。「滬港通」的落實,必然大大增加跨境資金流動,會對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和市場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提升至更高的新台階。 

資產、財富管理市場:打造「香港」品牌  

在未來五年,金管局將會加大力度推廣香港的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香港近年自取消遺產稅後,資產管理市場取得良好發展。但與倫敦和紐約等的大型國際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資產管理行業有很大部份(七成)是客戶關係經理或負責銷售的中介人相關活動。當然這反映出香港有大量的客戶群,而中介人的數目快速增加是件好事,但香港稍為欠缺資產管理的上游增值活動,亦即是投資決策、資產配置、研究分析、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和相關的法律和會計專業服務活動。這些都是資產管理流程中的一些高增值活動。香港要加把勁,推出適當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以吸引更多資產管理的上游活動在香港進行,才能提升香港作為一個較全面的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至於財富管理,在香港當然不是什麼新的發展。銀行在過去二十年取得很好成績。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理財服務已經變成香港銀行除信貸以外的核心業務。過去五年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那就是香港的私人銀行業務,隨着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和持續開放,取得很好的進展。不少海外的私人銀行已進軍香港,很多本地銀行亦銳意擴展私人銀行或高端客戶的理財服務。 

雖然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有極大潛質,但我們一定要自強不息,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把握商機和保持優勢。我認為香港要在未來五年內,要盡力打造「香港」作為一個代表「品質」、「信譽」和「信心」的理財中心「品牌」(Brand)。要達到這個境界,香港要具備三個主要條件: 

i. 有財力雄厚和信譽良好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的理財產品和服務; 

ii. 財富管理從業員有高度專業知識,對各類理財產品有充分認知和掌握; 

iii. 銀行和其理財從業員都能以客為本,並在產品設計和銷售過程中嚴格遵守監管當局對操守的要求。 

金管局在過去五年在打造香港成為理財中心「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金管局在2010年成立銀行操守部和法規部,加強銀行業和理財從業員的行為和操守的監管。另外金管局又推動銀行自我提升「以客為本」的企業文化,在2013年10月啟動香港的22間零售銀行簽署「公平待客約章」。另外在去年9月,金管局與業界共同努力,成立了私人財富管理公會(公會),目的是提升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從業員的專業水平和操守。公會剛在今年6月公布了一套全新的會員資格認可和培訓課程,並訂定會員操守守則。金管局推動公會成立的目標,就正正是為打造「香港品牌」工作的例子。在推動香港從業員專業水平方面,金管局會將推廣範圍逐步覆蓋至財資市場、信貸市場、風險和合規管理,目的是為客戶使用香港銀行服務時提供「信心」和「信譽」保證。 

財資管理中心:發揮香港潛力  

金管局在過去兩年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動香港作為財資管理中心(Treasury Management Centre)。跨國企業在全球多處有營銷網點,每天都有大量和大額收支項目,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很多時會將這些現金管理、收支和內部轉撥、融資、風險管理等活動集中於一個中心處理以便管理。香港在這方面具備很大優勢,因為我們資金自由進出,市場完全開放,全世界的大銀行都在香港有營業,而金融人才眾多,法制完善等優點也會獲得青睞。香港的優勢其實對內地企業尤其吸引。但是香港目前的稅制,在利息扣減的環節上未必能吸引企業在香港進行某類財資管理活動1。所以金管局目前正全力協助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檢討相關稅務安排,吸引更多跨國和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管理中心。財資管理中心不但會推動香港發展區域總部經濟,更會對銀行業務帶來極大的禆益,有助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 

背靠祖國、面向全球是香港金融中心發展的主軸  

有論者認為香港過去幾十年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主要是靠「借來的時間」(borrowed time),理由是因為內地長期實行資本賬管制,資金不能自由進出,所以香港便自然成為內地與全球貿易和金融聯繫的橋樑,而當內地持續開放,內地便可以和全球各地直接建立聯繫,不再需要經過香港進行。 

我並不認同以上的看法。大家要明白香港具有自身優勢,背靠祖國,面向全球。自1979年國家推行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在發揮不可或缺的角色,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過去30多年以來,我們看到內地每一次加大開放,例如在1980年代開始容許外資進入內地,在1993年開始允許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2004年開始進行國有銀行改革和來港上市,在2009年容許人民幣跨境使用和流通,都會令到香港得益,並在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所以我認為,內地繼續開放,包括落實股市「滬港通」和在上海或其他地方成立自由貿易區,亦同樣會為香港帶來更多的機遇。 

大家不應以負面的態度去看待內地的持續改革和開放,只要我們認清香港長久以來賴以成功的優勢,做好本份,不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毀長城,同時竭盡全力去配合開放政策為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在背靠祖國,面向全球的大環境下,香港必定可以為國家和自身的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陳德霖
2014年8月11日

 


1香港目前的稅制對於通過銀行貸款進行的企業財資活動並無不利影響,但有關集團內公司間貸款的扣稅要求可能有優化的空間。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4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