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融通的平台

匯思

2005年09月08日

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融通的平台

目前已有相當數目的內地企業在香港集資,相信讓內地投資者買賣在本港上市的內地股票的構思並非不無可能。

當一家內地企業計畫透過首次公開招股集資時,它可以選擇在內地或其他地方進行。如該企業決定在其他地方集資,它又可以選擇在香港或其他先進股票市場進行;香港有幸成為內地企業的主要集資地點。我相信這些企業在決定到哪裏籌組首次公開招股前,會考慮多項因素。它們決定前來香港招股,其中部分原因當然與香港交易所的推廣工作有關,而更重要的是內地支持香港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政策。雖然這些有利因素會使香港繼續成為內地融通資金的首選地,但我們也要自問是否這樣就足夠,就可以讓香港一直保持這個地位。

我們都知道內地的儲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超過40%,從國際標準來看這是非常高的水平。內地有關當局的任務是有效調動龐大的儲蓄額,使內地經濟的急速增長與發展能夠持續下去。客觀而言,內地的儲蓄率如此之高,同時又實行非常嚴格的資金管制,特別是對資金外流的管制,爭取海外儲蓄(這正是在外地上市的目的)的理據似乎並不充分。反而,要優先處理的應該是發展內地的金融體系,使內地金融中介機制更加穩定、健全、多元化並具有效率。

發展國內金融體系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內地近年在銀行體系現代化方面取得不少進展,例如銀行商業化、清理積存的壞帳、遏止新壞帳形成、給銀行注入資本、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及加強銀行監管。相比之下,資本市場的發展則遇到較多的挑戰,結果債券及股票市場在調動國內儲蓄方面並未能發揮較重要的作用,銀行體系仍然是主要的國內金融中介渠道。然而,內地的金融中介渠道仍然需要多元化發展,才能滿足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投資者不同的風險要求。當然,還有內地企業日益期望除了透過銀行貸款外,也能發債及招股集資。由於國內市場缺乏有效的機制讓這些企業進行有關的集資計畫,它們唯有到其他地方招股及發債,即使它們會因此承受外匯風險。

香港當然歡迎這些業務機會,但我們要明白這些機會的出現是由於內地資本市場發展有欠完善,而這種情況不會一直保持不變。我們要明白內地資本市場發展有欠完善,無法滿足內地投資者的需求,更可能令內地發行人的融資成本增加。我們要自問如果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透過市場改革,有一日情況會改善,香港會怎樣呢?對此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我看到的是,假如香港未能盡快提供渠道,使內地投資者可以買賣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股票與債券,那麼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融通的平台的地位便會動搖。

要建立這個渠道並不容易,因為涉及貨幣兌換及資金管制等事宜,但並非不可能做到。貨幣兌換應不會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內地企業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為這些企業帶來資金流入,即使內地投資者能夠參與買賣這些股票,所產生的資金流出亦只會部分抵消流入國內的資金。而且,有關投資渠道的設計可以令資金流量受到監察,如有需要,甚至受到管制。

 

任志剛

2005年9月8日

 

有關《觀點》文章:

有關演講辭: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5年09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