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金融市場的風險

匯思

2007年02月08日

管理金融市場的風險

金融市場近期的走勢令風險增加。

在順境中,人很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未經深思熟慮就下決定;這是人之常情,在金融領域亦不例外。當萬事如意時,有些人甚至會抱著「盡地一舖」的心態,把一切交由命運決定。畢竟,股市一日間勁升500點不是常有的事。由於這是人之常情,因此在經濟表現蓬勃時,部分經濟單位亦可能會承擔了它們實際上無法妥善管理的風險。這正是我一直提醒大家要留意的兩個觀察結果之一,希望藉此鼓勵大家審慎管理風險,並對金融市場的風險作出適當定價。

另一個觀察結果是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卻選擇置之不理的。以目前資金充裕的情況來看,主要金融市場存在波幅突然急劇增加的風險,而香港金融市場的特性使其容易產生更大波幅,這是因為一些在香港買賣的金融產品是來自並非市場主導的地區的機構發行,又或是由這些金融產品衍生而來。此外,大家亦切勿低估內地經濟 前景的轉變(無論是否因為內地持續進行宏觀調控造成)對香港自由金融市場的影響。

這兩項觀察結果尤其切合新興市場。上述情況在個別市場互動影響所產生的結果是大家(特別是負責維持金融穩定的人員)必須留意的。我認為會有三種可能的情況出現。第一,部分政府管理機關憂慮市場人士過度承擔風險及金融市場急劇波動,於是調整政策以遏抑波幅,期望避免金融震盪。維持金融穩定是非常合宜的政策目標,因此這樣做是合理的。然而,要管理好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影響並不容易。金融市場對意料之外的事情容易反應過敏,因此在維持金融穩定的調整政策公布後,反而有可能會引致金融震盪,當地的其他市場甚至其他地區亦有可能受影響。

第二種的情況是部分經濟實體,特別是對金融系統整體穩定有重大影響的實體由於過度承受風險,可能會因為市場波動而受到嚴重打擊,以致不僅其本身可能無法經營下去,就是與其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亦會被拖累。

第三種的情況是最理想的,就是有關當局引導市場穩定前進,只是在金融市場所熟識的既定政策框架內作出必要的微調,而承受了過多風險的經濟實體即使最終倒閉亦只是個別事件,不影響整體穩定。在我們經歷經濟及金融市場周期時,我們最希望見到的就是這個情況,而目前最有可能出現的亦是這個情況。我們更希望不僅在香港,在鄰近地區亦是這樣。

然而,我擔心出現首兩個不甚理想情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我有責任向香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提出這個觀點。我相信對於金融中介機構而言,無論是作為債權人或是交易任何一方,知道風險存在是管理風險的好開始。這是維持金融穩定,以及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任志剛
2007年2月8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7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