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II)

匯思

2007年02月01日

連接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II)

連接中港兩地金融市場的方法。

上星期我談到設立某種渠道以連接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符合國家利益。這是因為隨著兩地市場的互連,擴大市場規模可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定價機制效率、加強市場自律及風險管理水平。這個星期我會跟大家分享我對如何連接兩地金融市場的一些看法。

金融領域有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不好答,這條也不例外。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也應該讓市場發揮「無形之手」的力量,參與者各為己利努力,最終達致市場有效運作的多贏局面。但基於系統性風險管理、保障投資者與存戶,以及促進貨幣與金融穩定等重要考慮,金融市場發揮市場力量的過程必須受到妥善監管。內地與香港金融體系各有不同的特點,其監管程度亦有差異。若要建立連接兩地金融市場的渠道,有關當局有必要建立金融體系間的良好合作關係,使國家能受惠於兩者差異帶來的發展機遇。

去年9月特區行政長官舉行經濟峰會成立的金融服務專題小組,在其報告中表示兩地金融體系的合作關係應該是互補、互助及互動的。我完全贊同這一點,金管局將會一如以往,在職責範圍內盡力促進發展這合作關係。

由於內地在人民幣兌換上(尤其資本帳方面)仍有限制,以及基於審慎監管或金融穩定的考慮,致使金融服務供求雙方,以及資金與金融工具的跨境流動都受到影響,這是連接兩地金融市場要面對的其中一個挑戰。因此,兩地金融體系的合作關係應著力於建立一條連接兩者的渠道,並透過適當機制來實現流動性。借用溫總理的話,這些機制的設計需符合「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以連接兩地金融體系的金融基建為基礎(包括支付、結算、交收及託管服務),這個渠道可令兩地各金融市場產生百川匯流的作用,藉此大幅度提高市場流通性及更有效地發揮市場定價功能。

我以讀者熟悉的機制為例說明可以怎樣築構這條渠道:合格境外及境內機構投資者機制(即QFII及QDII)的批核程序可同步進行,使資金流入及流出達到平衡,或根據需要讓資金出現淨流入或流出,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另一例子是推出一些以上海、深圳及香港上市股票的託管證明書為形式的衍生工具,在兩地市場買賣,並設立套戥機制使價格趨向一致。

金融界人材濟濟,必定可以設計出連接兩地金融體系的完善渠道,為國家發揮最大效益。這方面固然有不少政策上的考慮需要配合,但這些渠道建設籌劃事不宜遲。內地經濟有不少事項亟待解決,包括提高資金融通效益、平衡國際收支、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國民儲蓄回報、降低儲蓄率,以及保持較平衡與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建立這一渠道可協助內地應對這些挑戰。此外,還要避免形成內地的國際金融活動均在海外市場開展的習慣,應更多地利用香港金融平台,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能發揮所長。香港金融體系不論在風險管理、定價機制及制訂準則方面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全可以配合國家在全球經濟金融事務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任志剛
2007年2月1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7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