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利率波動

匯思

2006年12月07日

管理利率波動

銀行及其客戶都要留意利率風險。

相信讀者都知道,金管局去年5月推出的3項優化聯繫匯率制度的措施以每美元兌7.80港元為中心點定出強方及弱方兌換保證,從而設立了兌換範圍。兌換範圍的強弱兩方相距1,000點子,讓市場匯率具備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在7.75至7.85之間上落。由於香港奉行固定匯率制度,所以這種靈活性只能是有限度的。

這種明確及有限度的靈活性亦有助減少利率波動。與匯率只固定在一點上的情況不同,現在資金流入或流出不會即時令銀行同業拆息波動。利率大幅波動會影響資產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使它們動輒受到規模相對較小的國際資金流動左右,甚至出現市場被操控的情況。相信大家還記得在1997至98年間香港的股票期貨及外匯市場被跨市操控,迫使我們要大舉干預股市,並採取措施讓銀行能以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為抵押品透過貼現窗獲取流動資金。金管局在1998年推出的7項技術性措施及2005年的3項優化措施,都是為了在繼續維持匯率穩定的同時,遏抑利率波動。

當然,以上所說的只是關於港元利率相對美元利率波動的情況。由於香港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因此中長期來說,港元利率應會緊貼美元,而事實亦正是如此。但基於種種原因,短期可能會出現相當大的息差,就如去年5月以前的18個月的情況一樣。當時市場預期一旦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增加,港元匯率會連帶受到影響。

若這種短期利率差距只限於在批發市場,即主要是銀行同業市場出現,則大家不用太過擔心。管理利率及其他風險是銀行日常運作的一部分。視乎個別銀行的利率風險狀況而定,例如它們在同業市場作為淨貸款人或淨借款人的程度,它們的盈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銀行可能會改變業務策略,以減低同業拆息波動對它們的影響。比較令人關注的是,如果在批發層面的利率差距轉移至零售層面,那麼存款人及借款人都會受到影響,恐怕他們未必會像銀行那樣善於管理利率風險。

銀行業競爭激烈,銀行在管理利率風險時,可能會將風險轉嫁至客戶是可以理解的。銀行亦可能會運用不同的定價策略來保障盈利。這正好反映自由市場的力量,但我們不可以忽略銀行這種做法對公眾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們不一定能夠像銀行那樣善於識別、評估及管理利率風險。置業人士自然希望按揭利率下調,但在考慮到由美元利率主導的基本走勢後,便會明白按揭利率偏低的情況可能不會持續下去。然而,很少人會想到一旦港美短期利率差距消失,甚至由折讓轉為溢價,促使銀行調高按揭利率時,他們便可能會面對困難。

我不是說目前港元利率與美元利率的短期差距是甚麼大問題。始終有關差距不過是略為高於1個百分點,而且銀行是有能力管理好美元利率與港元利率之間的短期差距。即使銀行將短期的利率差距涉及的風險轉嫁予客戶,引致零售層面的利率隨着資金流向而變動,我相信以香港儲蓄率高企、失業率持續回落以及經濟穩健發展的形勢來看,按揭借款人及其他借款人應該有能力應付。事實上,即使在1998至2003年間的困難時期,大家都能應付過去。然而,在銀行體系競爭激烈影響下,金融體系的運作顯然出現了變化,因此大家都要保持警覺。

 

任志剛
2006年12月7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