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5年

匯思

2004年12月30日

展望2005年

展望2005年,內地進行宏觀調控與金融改革,以及美元持續疲弱,相信都會繼續對香港的經濟有重大影響。

撰寫本欄多年,我逐漸養成了在年底展望來年前景與探討風險的習慣。儘管我提出這些看法往往有點隱晦,更會有所保留,但有些人或會認為對央行官員來說,提出甚麼展望其實已是帶有風險,原因是論到貨幣及金融事務的走勢很難可以說得準,說錯了更會影響整個機構的公信力。但說到底,負責維持貨幣金融穩定的人員其實有責任提醒有關方面注意可能出現的風險,而且此舉本身就是一種管理風險的方法,有助盡量減少風險形成的機會。在1983年毅然將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已故財政司彭勵治爵士便曾對我說:「Joseph,別總期望每次都做對,盡量做到不那麼錯就是了。」以我去年這個時候發表的2004年展望與今年實際情況作比照,總算「不遠矣」。

本港與內地經濟前景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在經濟日趨融合的情況下,這是很自然的事。正因如此,內地宏觀調控的成果對香港更具關鍵作用。儘管宏觀調控所採取的行政措施及利率政策有其未盡完善之處,當局在落實調控方面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對於國務院為符合國家最佳及長遠利益而提出的「指導思想」或「統一思想」,自由市場或會感到陌生,但這個模式最少至今仍能加強政策的成效。我相信任何人對此模式都不應感到懷疑。以中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系,循序漸進式推行改革開放,對穩定造成最少風險。因此我深信內地經濟將會軟着陸,並可將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貨幣及信貸增長引領至更切合現實及可持續的水平,以至對本港經濟的持續復甦都帶來裨益。

但這並不代表內地方面便沒有風險需要注意。內地構思中引入較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是非常敏感的事項,但它對內地本身的影響卻不會如對區內經貿夥伴(尤其香港)般大。按照內地外匯及貨幣市場的結構,匯率政策即使有任何變化,都只會平靜地出現,甚至輕不揚波,更遑論大幅度波動。但對於高度倚賴內地經濟的自由及開放市場來說,情況便截然不同。到底這會否在2005年發生,誰也說不準,我本身亦無意猜測這會在何時實施,但肯定會是關乎全球金融的重大事情。幸好我們具備穩健而行之有效的貨幣體制,我們亦會像以往經歷種種挑戰時一樣靈活應付。以港元持倉代替人民幣持倉的人便要注意這一點,尤其應明白香港在與內地經濟融合的過程中有需要進一步的結構性調整。雖然通縮已告消失,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相信結構性調整還未結束。

另一件可能出現並且與內地匯率政策變動同樣重要的事,可能是美元匯率並非有秩序地波動。迄今美元下滑未至失序,而以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而言,美元疲弱其實屬於合理。當然說到美元具體跌幅有多大,無人能準確預計;外匯市場自然會決定美元下跌的水平,但短期的市場變化會令人難以猜度及應付。很多經濟體系近年都累積龐大的外匯儲備,使市場變數更添複雜,原因是市場出現了一些規模極大而有能力集中持倉的市場人士(但相信他們的持倉決定並無協調成分)。此外,大量外匯儲備應如何作出不同貨幣分配,是關乎國家利益的事,掌管儲備者都會根據本身的考慮作出決定,而並非完全着眼於風險、回報及流動性。匯率政策的考慮當然關係到外匯儲備如何具體管理。但從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可見,美國長期利率至今仍未大幅上升,可能正反映了有關方面明白到其在促進全球金融穩定方面的責任。我希望日後仍會如此。

 

任志剛

2004年12月30日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