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5年

汇思

2004年12月30日

展望2005年

展望2005年,内地进行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以及美元持续疲弱,相信都会继续对香港的经济有重大影响。

撰写本栏多年,我逐渐养成了在年底展望来年前景与探讨风险的习惯。尽管我提出这些看法往往有点隐晦,更会有所保留,但有些人或会认为对央行官员来说,提出什么展望其实已是带有风险,原因是论到货币及金融事务的走势很难可以说得准,说错了更会影响整个机构的公信力。但说到底,负责维持货币金融稳定的人员其实有责任提醒有关方面注意可能出现的风险,而且此举本身就是一种管理风险的方法,有助尽量减少风险形成的机会。在1983年毅然将港元与美元挂鈎的已故财政司彭励治爵士便曾对我说:「Joseph,别总期望每次都做对,尽量做到不那么错就是了。」以我去年这个时候发表的2004年展望与今年实际情况作比照,总算「不远矣」。

本港与内地经济前景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经济日趋融合的情况下,这是很自然的事。正因如此,内地宏观调控的成果对香港更具关键作用。尽管宏观调控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及利率政策有其未尽完善之处,当局在落实调控方面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国务院为符合国家最佳及长远利益而提出的「指导思想」或「统一思想」,自由市场或会感到陌生,但这个模式最少至今仍能加强政策的成效。我相信任何人对此模式都不应感到怀疑。以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系,循序渐进式推行改革开放,对稳定造成最少风险。因此我深信内地经济将会软着陆,并可将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货币及信贷增长引领至更切合现实及可持续的水平,以至对本港经济的持续复苏都带来裨益。

但这并不代表内地方面便没有风险需要注意。内地构思中引入较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是非常敏感的事项,但它对内地本身的影响却不会如对区内经贸伙伴(尤其香港)般大。按照内地外汇及货币市场的结构,汇率政策即使有任何变化,都只会平静地出现,甚至轻不扬波,更遑论大幅度波动。但对于高度倚赖内地经济的自由及开放市场来说,情况便截然不同。到底这会否在2005年发生,谁也说不准,我本身亦无意猜测这会在何时实施,但肯定会是关乎全球金融的重大事情。幸好我们具备稳健而行之有效的货币体制,我们亦会像以往经历种种挑战时一样灵活应付。以港元持仓代替人民币持仓的人便要注意这一点,尤其应明白香港在与内地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有需要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虽然通缩已告消失,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相信结构性调整还未结束。

另一件可能出现并且与内地汇率政策变动同样重要的事,可能是美元汇率并非有秩序地波动。迄今美元下滑未至失序,而以美国庞大的经常帐赤字而言,美元疲弱其实属于合理。当然说到美元具体跌幅有多大,无人能准确预计;外汇市场自然会决定美元下跌的水平,但短期的市场变化会令人难以猜度及应付。很多经济体系近年都累积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市场变数更添复杂,原因是市场出现了一些规模极大而有能力集中持仓的市场人士(但相信他们的持仓决定并无协调成分)。此外,大量外汇储备应如何作出不同货币分配,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掌管储备者都会根据本身的考虑作出决定,而并非完全着眼于风险、回报及流动性。汇率政策的考虑当然关系到外汇储备如何具体管理。但从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可见,美国长期利率至今仍未大幅上升,可能正反映了有关方面明白到其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方面的责任。我希望日后仍会如此。

 

任志刚

2004年12月30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