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貸款

匯思

2003年08月21日

不履行貸款

亞洲多個地區的經濟穩定及增長,均受到不履行貸款問題影響。有關當局正採取各種方法以能妥善處理這個問題,而同樣重要的是致力防止這類貸款積壓。

亞洲區金融當局一直有件放心不下的事,就是銀行體系的重組問題。不論是否1997至98年金融風暴所致,近年好幾個國家或地區的銀行體系均備受大量不履行貸款所累,但迄今這方面已取得不少進展,可見有關當局確實下了不少政治決心,亦投入不少財政資源處理這個問題。事實上,由於銀行體系是亞洲不少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渠道,不履行貸款問題不但影響銀行體系發揮的中介功能成效,更會窒礙經濟增長及發展。

處理不履行貸款問題的常用對策,是設立資產管理公司,而這樣無可避免要動用公帑來處理銀行帳冊上的不履行貸款。舉例說,亞洲金融危機後南韓的韓國資產管理公司便迅速以市價購入銀行總數近八成的不履行貸款。馬來西亞的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Danaharta,當時亦購入銀行體系約四成的不履行貸款總額。此外,有些地區更針對個別銀行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而非全國性的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最終收回不履行貸款的比率,視乎各種本地因素及管理公司的具體結構而有所不同。要動用公帑來解決不履行貸款固然不是好事,原因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實際情況往往難料,甚至超出銀行體系所有合理的風險管理範圍。經過亞洲金融風暴一役,大家都已看清楚這種由金融市場全球化所產生的風險。

但問題還不止於此。一筆過剔除銀行帳冊中的不履行貸款,並不表示問題貸款就不會再出現。防止不履行貸款萌生積壓,其實遠比剔除已有的不履行貸款困難,這亦是佔據金融當局心頭的另一件事。經過與亞洲多間央行的討論,我意會到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即使金融當局已積極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但不履行貸款數字仍居高不下,甚至當中一兩個經濟暢旺條件利好的地區仍復如是。儘管這樣,有關如何遏止不履行貸款繼續出現,有關當局的意見是頗為一致的。

大家認為有三個方向是要著力的。第一,加強企業(包括銀行)管治。企業管治包括會計手法、資料披露、管理層薪酬安排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事項,它們不單與銀行及銀行客戶有關,更牽涉整個銀行體系。第二,加強信貸資料的編製、組織及分發,以使銀行作出更佳的信貸決定。若能確保貸款只會借予信貸質素良好及有能力還債的借款人,並按照風險水平釐定適當息率,產生新的不履行貸款的機會便會減少。具體上,這可透過多種形式來實行,最常見的包括設立商業及個人信貸資料庫。資料庫可以是公營或私營,但須有公營部門適當監管,確保資料保密及提供服務符合公平原則。第三,加強審慎監管。銀行監管機構的角色顯然很重要──它們不是要幫助銀行作出個別信貸決定,而是確保銀行有適當機制,以作出信貸決定及妥善管理有關的風險。

即使撇開不履行貸款的問題,上述事項對香港仍具參考價值。讀者都會很熟悉我們不斷強調的企業管治,以及設立商業信貸資料庫及共用個人信貸資料的計劃。我希望讀者亦會認識到金管局引入的風險為本監管模式,以及經過諮詢銀行界後發出的多份審慎監管指引。我們這些工作有助加強本港銀行體系的穩健性,避免出現新興市場常見的嚴重不履行貸款問題。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雖然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本港銀行體系的不履行貸款無可避免增加,但不履行貸款比率仍是亞洲區內最低的之一。此外,儘管面對金融危機、樓市泡沫爆破及持續通縮,近年本港銀行已積極地把不履行貸款比率降低至較正常水平。

 

任志剛

2003年8月21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3年0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