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項技術性措施

匯思

1999年09月30日

七項技術性措施

自去年9月金管局推出七項技術性措施以來,香港貨幣制度的表現日益穩固。

金管局推出七項強化香港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技術性措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1998年9月5日星期六那天公布措施的情景,我仍然歷歷在目。當日,我不停地向立法會議員、報章編輯、記者、學者及銀行家解釋這些措施的內容以及其他相關的配合行動。從早到晚,忙個不了。

直到夜深,我經已筋疲力竭。雖然是辛苦,但我仍覺得欣慰,因為以往居安思危的努力沒有白費,備用的應變計劃得以順利推出,可以鬆一口氣。

其實,制定為應付金融危機的應變計劃,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為了避免泄漏風聲,影響市場,有關的工作是要絕對保密的。因此,有些應變計劃是需要自編、自導和自演的,但風險就是計劃可能出錯。所以推出應變計劃時的心情是複雜的。有機會測試應變計劃的可行性,心情不期然有點興奮。然而,因為始終擔心計劃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心裏亦有不可告人的驚恐,箇中滋味,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

現代貨幣發行局制度的結構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課題,是沒有先例可援的。現今貨幣的形式跟以前舊式貨幣發行局制度盛行時代的形式不同。鈔票只是現今貨幣的一個小部分,大額的交易現在都全用其他的貨幣形式支付。無論何時何地,只消按幾個按鈕,就能將貨幣傳送,進行支付,完全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在貨幣發行局的制度下,「貨幣基礎」是需要有十足的外匯儲備支持的,但「貨幣基礎」的定義至今仍是學者或市場人士間一個富爭論的課題。在此環境下,要在貨幣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上開拓新天地,又談何容易呢!你可能要跟奉行傳統一套的人「對立」,他們可能會相當堅持己見,而說話亦帶有相當權威性。同時,不少人會對你的看法抱以懷疑眼光,因此你亦要費力解釋以說服他們。然而,真正答案就只有時間才可以證明。

1998年9月6日星期日,我翻開報章,發現新聞界整體上都非常支持七項技術性措施。金融界的分析員對七項措施均給予正面的評價,各大報章的社論亦大表支持。這實在是個好開始,讓我深信這些措施能夠面對未來的重重挑戰。一分主要報章更褒揚這些措施是代表作,而其他報章則帶著好意地多贈我幾個別名。

不過,我和金管局的同事要待翌日,看到銀行同業市場拆息普遍下調,恒生指數升近600點,穿越8,000點收市時,才能夠真正如釋重負,放下心頭大石。現今事隔一年,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已成歷史。事實上,在金融領域裏,一日已經是很長的時間,可以發生的事情亦很多,更可況是一年呢!

過去一年,七項技術性措施遍歷了重重考驗,亦作出了修訂。我很高興看到港元利率非常穩定,市場對香港貨幣發行局制度的信心繼續加強,特別是港元與美元間的息差,已經下降至金融風暴爆發前的水平。

事實上,七項技術性措施發揮著很大的「緩衝作用」,既能使港元利率不會如以往般敏感地受到國際資金流向的影響,又能同時恪守貨幣發行局的重要原則,即「貨幣基礎」必須得到外匯儲備十足支持的安排。要發揮這種「緩衝作用」,我們在捍衛港元時,就需要預留額外的外匯儲備,在觸發利率調節機制前去吸納國際資金流動帶來的衝擊。

香港雖然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足以應付所需,但部分人士對這項安排仍有憂慮。他們認為把過多的外匯儲備預留作這種用途,可能會影響市場對貨幣制度的信心。也有人認為,我們在能力範圍之內,應該準備好隨時撥出更多的外匯儲備捍衛港元,因為這正是外匯基金持有外匯儲備的法定責任。

也許因為過去一年香港的貨幣制度保持穩定,所以令這些不同的觀點在近幾個月都沉寂下來。不過,我相信在這段風平浪靜的期間,正是重新討論有關問題的理想時機。我歡迎大家提出意見,以便集思廣益。即使大家的意見未必是希望修改現有制度,但也能夠幫助我們居安思危,制定備用方案,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活動對港元匯率和本港金融體系可能帶來的衝擊。

 

任志剛
1999年9月30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進一步資料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1999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