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戶難,維持戶口也難?

匯思

2016年10月31日

開戶難,維持戶口也難?

最近三篇「普及金融系列」文章,我談到對於企業在香港開戶問題的關注。九月初我向全港銀行發出題為《「迴避風險」與普及金融》的通告,重申「風險為本」的原則。很多人以為「風險為本」只針對開戶,其實該原則同樣適用於對現有客戶的持續盡職審查。

部分市民或許收過其開戶銀行的信件,要求回答問卷和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問卷最長的可達十多頁,問題鉅細無遺,例如由最新的住址證明,以至幾十年前第一份工作至今的入息和所有資產買賣的資料等。個別銀行的措辭並不太友善,回覆時限甚短,表明如果客戶未能及時回覆,戶口就可能被凍結或取消。這對銀行「老客戶」來說,可謂不勝其煩亦摸不着頭腦:為何一個用了多年、甚至沒有大額存款的戶口,突然要受嚴苛審查?

根據國際的反洗錢、反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下簡稱「反洗錢」)要求,銀行除了在辦理開戶時需採取客戶盡職審查手續外,也需要定期覆核和更新現有客戶的資料。覆核的周期和程度會因應客戶的風險程度有所不同,高風險客戶的覆核周期會較頻密。所謂高風險客戶,包括工作性質有較高的洗錢風險,如政府、政界、國際組織的高層人員等。此外部分香港銀行或因應總行或個別海外監管機構的額外要求,實行更繁複的盡職審查的程序。例如銀行會就美國的外國賬戶稅務合規法案(FATCA),要求與美國可能有關連的客戶填寫文件和提交資料等。

為甄別可疑戶口而要求某類客戶提供額外資料是難以避免的,就像漁夫捕魚總要有網,但我們期望這些網的設計較有針對性,網眼會因漁獵對象而有大有小,而不是一張拖網,大小不分。我們注意到有銀行在進行客戶盡職審查時採用了網眼過小的「魚網」,結果「大魚」、「魚仔」都一網打盡。且看看我們收到的一些投訴:一家在香港從事內地貿易業務三十多年的公司,在銀行進行盡職審查的定期覆核時,被要求解釋創業「第一桶金」的來源──儘管這個戶口已經相安無事地運作了超過二十年;又例如一位退休公職人員,因公職身份被界定為高風險客戶,在申請附屬信用卡給年長家屬時,銀行要求這位家屬填寫十頁長的盡職審查表格,甚至要求提交其配偶的遺囑證明財富來源;在另一個案,一名政界人物在某銀行只有一個強積金戶口,每月入帳金額僅千餘元,銀行也要求他提供大量陳年的資料和文件去證明財富來源。

這些或許是個別個案,但也反映出部分銀行在進行持續盡職審查時僵化地採用單一標準的要求和程序對待所有客戶,未有適當區分個別客戶風險的高低並採取與風險相稱的措施,用同一款問卷,不問情由地發給所有「入圍」的客戶,顯然達不到金管局「風險為本」原則的監管要求,亦不符合普及金融的精神。我於九月發出的通告,要求銀行檢討現行程序及處理手法,確保符合「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在「迴避風險」和普及金融之間取得平衡,避免採取極端方法排拒客戶。金管局會密切跟進這方面的工作,期望香港銀行界能全面落實以「風險為本」原則處理開戶和現有客戶的盡職審查工作。

我們理解到一些本地銀行要顧及總行和相關海外監管機構的要求,金管局樂意並已經與這些總行和海外監管機構溝通,檢視本地銀行執行持續客戶盡職審查的具體做法與他們的要求有何分別,看看是否存在矯枉過正的情況,以及如何在反洗錢與普及金融之間取得適當平衡等。

事實上,檢視銀行開戶和現有客戶的盡職審查工作,不應僅停留在管理層的層面去處理,銀行的董事局收到金管局發出「迴避風險」與普及金融通告後,有責任認真督促管理層加以落實「風險為本」原則,銀行也要培訓前線員工如何具體執行「風險為本」的原則,在對現有客戶進行盡職審查,要注重實效、合乎情理,令市民可以繼續享有普及金融,符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陳德霖

2016年10月31日

 

普及金融系列之六

系列文章回顧:

 

[一]流動分行‧「以客為本」‧「普及金融」
[二]新科技如何促進「普及金融」?視像櫃員機!
[三]從豬仔錢罌看普及金融
[四]中小企開戶和貸款困難的跟進工作
[五]知難而進的普及金融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