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匯思

2004年07月01日

城市化

長遠而言,香港可從中國內地迅速城市化中受惠。

中國內地自70年代末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長遠計劃以來,明顯的城市化趨勢一直維持,到了近期更明顯加速。在1978年,中國內地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僅低於18%,及至2003年,該比例已上升至40.5%,其中約三分之二的升幅是在這25年的下半段錄得。

與其他經濟體系相比,中國內地城市化的步伐相當迅速。若從中國內地人口龐大的角度看,速度之高更可想見:以城市人口每增1%計,其所涉及的人數便達到1,300萬,而過去8年城市人口平均每年的增幅為1.4%。

以現時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略高於40%計,前者仍有頗多的增長空間。為支持這個說法,我們可從理論的角度看,就是不同經濟體系的城市人口比率與收入水平之間都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在2001年,城市人口在低中高三類收入經濟體系中所佔的平均比例分別為31%、52%及78%。即使在農業所佔位置相對較重要的經濟體系裏,屬於高收入類別的城市人口比例可高達80%至90%。大家從實際觀察都知道,由於近年沿海城市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增加了對勞工的需求,因而吸引內陸省份大量勞工舉家遷至這些城市。此外,由於當局因應實際情況放寬甚至不再嚴格執行對勞工的限制,因此工人的地區流動性亦增加。

若中國內地城市化仍以目前的步伐向前,城區各種各樣的設施(如住屋及配套的經濟基建)將繼續面對很大的需求。這正好解釋了為何內地資本形成的速度會這樣快。我無從評論究竟這是否足以應付城市化所衍生的需求,但這當然很大程度上視乎我們所指的是哪些地區而定。若有關市場的訊號是可靠的,那麼住宅物業價格飆升(尤其在大城市)便代表了供應非常不足;相反,儘管人們有不少關於樓市泡沫的評論,但若從城市化所產生的量化需求去看,便可明白供應短缺其實並非不可想像的事:以內地城市化的趨勢計,它每年其實要建成最少一個上海,才能滿足有關需要。

有一點肯定的,就是城市化並不一定涉及郊區人口內部遷至市區或上海等沿海城市,而是可以在本地進行。但以內地的情況計,相信城市化是以內部遷至城區為主。因此,長遠而言內地對經濟基建(尤其住屋)的需求將會增加是很清晰的。為遏抑經濟進一步過熱而實施的宏觀調控,備受各界密切關注,但相信上述需求增加的前景受到影響的機會不大。事實上,對上一次在90年代中實施的經濟宏調,亦完全沒有影響迅速城市化的趨勢。

供應方面,城市化可更有效分配勞動力,因而有助提升經濟的生產能力。具體上,由於農業的勞動邊際生產力較其他行業低,因此郊區勞動力重新分配至城區後,將可提高總產值。事實上,城市化一直是推動中國內地經濟迅速增長的重要動力,相信日後仍會繼續發揮同樣的作用。

香港將可從這個趨勢中有所得益,而我希望未來這種得益會較以往多。我們需要的同樣是內地流向香港的人流(包括消費者、投資者與移民)與資金流。這兩股流向若要達到以往香港流向內地時同樣的自由度,可能仍要等待一些時候,但由於開放路向已非常堅固,不可逆轉,我相信上述這一點將可逐漸達到。我這樣說並不是要預測香港樓市或樓價的未來發展,而只是要指出中國內地城市化的龐大規模和影響而已。

 

任志剛

2004年7月1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4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