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汇思

2004年07月01日

城市化

长远而言,香港可从中国内地迅速城市化中受惠。

中国内地自70年代末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长远计划以来,明显的城市化趋势一直维持,到了近期更明显加速。在1978年,中国内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低于18%,及至2003年,该比例已上升至40.5%,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升幅是在这25年的下半段录得。

与其他经济体系相比,中国内地城市化的步伐相当迅速。若从中国内地人口庞大的角度看,速度之高更可想见:以城市人口每增1%计,其所涉及的人数便达到1,300万,而过去8年城市人口平均每年的增幅为1.4%。

以现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略高于40%计,前者仍有颇多的增长空间。为支持这个说法,我们可从理论的角度看,就是不同经济体系的城市人口比率与收入水平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2001年,城市人口在低中高三类收入经济体系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1%、52%及78%。即使在农业所占位置相对较重要的经济体系里,属于高收入类别的城市人口比例可高达80%至90%。大家从实际观察都知道,由于近年沿海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加了对劳工的需求,因而吸引内陆省份大量劳工举家迁至这些城市。此外,由于当局因应实际情况放宽甚至不再严格执行对劳工的限制,因此工人的地区流动性亦增加。

若中国内地城市化仍以目前的步伐向前,城区各种各样的设施(如住屋及配套的经济基建)将继续面对很大的需求。这正好解释了为何内地资本形成的速度会这样快。我无从评论究竟这是否足以应付城市化所衍生的需求,但这当然很大程度上视乎我们所指的是哪些地区而定。若有关市场的讯号是可靠的,那么住宅物业价格飙升(尤其在大城市)便代表了供应非常不足;相反,尽管人们有不少关于楼市泡沫的评论,但若从城市化所产生的量化需求去看,便可明白供应短缺其实并非不可想像的事:以内地城市化的趋势计,它每年其实要建成最少一个上海,才能满足有关需要。

有一点肯定的,就是城市化并不一定涉及郊区人口内部迁至市区或上海等沿海城市,而是可以在本地进行。但以内地的情况计,相信城市化是以内部迁至城区为主。因此,长远而言内地对经济基建(尤其住屋)的需求将会增加是很清晰的。为遏抑经济进一步过热而实施的宏观调控,备受各界密切关注,但相信上述需求增加的前景受到影响的机会不大。事实上,对上一次在90年代中实施的经济宏调,亦完全没有影响迅速城市化的趋势。

供应方面,城市化可更有效分配劳动力,因而有助提升经济的生产能力。具体上,由于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力较其他行业低,因此郊区劳动力重新分配至城区后,将可提高总产值。事实上,城市化一直是推动中国内地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相信日后仍会继续发挥同样的作用。

香港将可从这个趋势中有所得益,而我希望未来这种得益会较以往多。我们需要的同样是内地流向香港的人流(包括消费者、投资者与移民)与资金流。这两股流向若要达到以往香港流向内地时同样的自由度,可能仍要等待一些时候,但由于开放路向已非常坚固,不可逆转,我相信上述这一点将可逐渐达到。我这样说并不是要预测香港楼市或楼价的未来发展,而只是要指出中国内地城市化的庞大规模和影响而已。

 

任志刚

2004年7月1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4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