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貨幣發行局制度

匯思

2000年06月01日

阿根廷貨幣發行局制度

阿根廷貨幣發行局制度的一些安排使阿根廷邁向美元化。這些安排香港也許用不著,但卻有助增進對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的了解。

讀者們從這個星期公布的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5月份的會議記錄中應已留意到,委員會就阿根廷的貨幣發行局安排,以及對香港的參考價值作出了相當廣泛的研究。我覺得這些討論和有關的研究很有用。儘管我們這些在金管局工作的人員理應對各種貨幣制度的結構都有相當的認識,但這些討論和研究結果仍然有助我們更清晰掌握美元化的實際意義。

當貨幣發行局制度受壓時,無論是那種原因引致的,人們想到的出路往往是美元化(即以外幣──通常是美元──取代當地貨幣)。然而,對於美元化指的其實是甚麼,實際過程又是怎樣,卻不大清楚。委員會這次研究阿根廷的安排,有助解答上述問題。

無論是哪一種貨幣制度,一般都會在本地貨幣中清楚界定一些項目為貨幣基礎。貨幣基礎是在貨幣管理當局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因此受貨幣管理當局管理。貨幣管理當局在調控貨幣基礎時,可以行使酌情權,決定貨幣基礎中部分或全部組成項目的價格或供應量。許多中央銀行都採取這種做法,其中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局和歐洲中央銀行,它們行使酌情權管理貨幣基礎時,都有清晰的目標。貨幣政策目標一般都是維持貨幣穩定,更具體來說,是指低通脹或固定匯率。此外,貨幣管理當局也可以行使極少或甚至完全不行使酌情權,只是根據具透明度的規則來管理貨幣基礎。這種安排的目的,是要鞏固貨幣政策目標的公信力,事實也證明這種安排能有效發揮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中,貨幣規則規定以本地貨幣為單位的貨幣基礎的變動,必須由外匯儲備的相應變動來配合。為了符合貨幣規則的規定,貨幣管理當局一般會公開承諾按照固定匯率把組成貨幣基礎的本地貨幣直接或間接兌換為外幣(以香港而言,是美元)。換言之,利用兌換保證與否,是由持有貨幣基礎的一方決定。舉例來說,香港的持牌銀行在金管局開設的結算戶口持有港元,它們有權選擇繼續持有這些港元,或按兌換保證匯率把這些港元兌換為美元。因此,在貨幣發行局下的固定匯率的公信力,主要視乎兌換保證的公信力。

不過,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把這個選擇也除去,這樣就可以完全消除對兌換保證的可信性的任何疑慮。方法很簡單,只要把貨幣基礎或其中一部分改為以外幣為單位便行。這正是阿根廷在1995年面對危機時所採用的方法,阿根廷當時把商業銀行在貨幣發行局持有的結算餘額由本地貨幣改為以美元為單位。這即是說,那些以本地貨幣為單位的結算餘額不僅因為有兌換保證的關係而變得與美元同樣可靠,事實上它們已成為商業銀行存放於貨幣管理當局的美元。

假如一個貨幣制度的貨幣基礎是以美元而不是以當地貨幣為單位,這就是美元化。我必須在這裏指出,香港無需作出類似安排。貨幣發行委員會以往曾研究過美元化的課題,研究結果是美元化對香港弊多於利,但可保留作為應變措施之一。我們至今也沒有改變這個立場。

 

任志剛
2000年6月1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進一步資料

有關新聞稿:

有關刊物: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0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