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货币发行局制度

汇思

2000年06月01日

阿根廷货币发行局制度

阿根廷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一些安排使阿根廷迈向美元化。这些安排香港也许用不着,但却有助增进对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的了解。

读者们从这个星期公布的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5月份的会议记录中应已留意到,委员会就阿根廷的货币发行局安排,以及对香港的参考价值作出了相当广泛的研究。我觉得这些讨论和有关的研究很有用。尽管我们这些在金管局工作的人员理应对各种货币制度的结构都有相当的认识,但这些讨论和研究结果仍然有助我们更清晰掌握美元化的实际意义。

当货币发行局制度受压时,无论是那种原因引致的,人们想到的出路往往是美元化(即以外币──通常是美元──取代当地货币)。然而,对于美元化指的其实是什么,实际过程又是怎样,却不大清楚。委员会这次研究阿根廷的安排,有助解答上述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货币制度,一般都会在本地货币中清楚界定一些项目为货币基础。货币基础是在货币管理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因此受货币管理当局管理。货币管理当局在调控货币基础时,可以行使酌情权,决定货币基础中部分或全部组成项目的价格或供应量。许多中央银行都采取这种做法,其中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局和欧洲中央银行,它们行使酌情权管理货币基础时,都有清晰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一般都是维持货币稳定,更具体来说,是指低通胀或固定汇率。此外,货币管理当局也可以行使极少或什至完全不行使酌情权,只是根据具透明度的规则来管理货币基础。这种安排的目的,是要巩固货币政策目标的公信力,事实也证明这种安排能有效发挥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中,货币规则规定以本地货币为单位的货币基础的变动,必须由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来配合。为了符合货币规则的规定,货币管理当局一般会公开承诺按照固定汇率把组成货币基础的本地货币直接或间接兑换为外币(以香港而言,是美元)。换言之,利用兑换保证与否,是由持有货币基础的一方决定。举例来说,香港的持牌银行在金管局开设的结算户口持有港元,它们有权选择继续持有这些港元,或按兑换保证汇率把这些港元兑换为美元。因此,在货币发行局下的固定汇率的公信力,主要视乎兑换保证的公信力。

不过,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把这个选择也除去,这样就可以完全消除对兑换保证的可信性的任何疑虑。方法很简单,只要把货币基础或其中一部分改为以外币为单位便行。这正是阿根廷在1995年面对危机时所采用的方法,阿根廷当时把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局持有的结算余额由本地货币改为以美元为单位。这即是说,那些以本地货币为单位的结算余额不仅因为有兑换保证的关系而变得与美元同样可靠,事实上它们已成为商业银行存放于货币管理当局的美元。

假如一个货币制度的货币基础是以美元而不是以当地货币为单位,这就是美元化。我必须在这里指出,香港无需作出类似安排。货币发行委员会以往曾研究过美元化的课题,研究结果是美元化对香港弊多于利,但可保留作为应变措施之一。我们至今也没有改变这个立场。

 

任志刚
2000年6月1日

 

此处可参阅有关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进一步资料

有关新闻稿:

有关刊物: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0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