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

匯思

2005年11月17日

與時俱進

香港必須與時俱進,發揮其作為內地資金融通平台的功能。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5年9月30日舉行的香港銀行公會周年晚宴上發表了以「與時俱進」為題的演講,有幾位特別留意香港金融發展的記者問我如何理解這篇演詞。周行長是就維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出「與時俱進」的意見的。

當然,我們大家都應該與時俱進,留意周遭的變化,才不致落後。這句話永遠合用,尤其是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時,「與時俱進」更為重要。能夠預測轉變的出現,並作好準備的人,成功機會自然大得多。因循守舊只會落後於大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不喜歡公開闡釋別人的說話,因為怕會斷章取義或者曲解別人意思。不過,周行長發表的是一篇重要的演詞,討論的內容對香港極為重要,甚至特別提到《基本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的「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管局對此是負有某些間接責任的,因為《外匯基金條例》賦予財政司司長權力,為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運用外匯基金以保持香港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因此,我就破例一次,與大家分享我對這篇演詞的理解(當然這都是我的主觀意見,當中可能有偏頗之處)。由於有關的政策並非在金管局的權力範圍內,因此我提出的意見主要集中於瞬息萬變環境,而較少涉及香港該如何與時俱進。

周行長清楚說明香港身處的金融環境不斷急速變化。他提出六個重點。第一,以國際標準而論,內地儲蓄率高,而且還在上升,這與美國儲蓄率趨於零成強烈對比。我認為這是指出內地異常龐大的儲蓄(相對其國內生產總值),亟須被引導至需要集資以進行有利經濟增長及發展的人的手上。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到。

第二,內地錄得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或許由於內地資金充裕,內地有關當局開始鼓勵本地儲蓄「走出去」。我認為這是指國內的資金過於充裕,以致在貨幣管理方面,在處理高儲蓄率加上資金流入對貨幣環境的影響時,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因此,有關政策要有所轉變,要從「獎入限出」,改為鼓勵本地儲蓄「走出去」。但要達到這個轉變有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怎樣才能做到,如開放資本帳應依照的時間表、怎樣管理改革開放的風險,以及怎樣處理推動這些改革時的政治過程等問題。

周行長提出的第三點,是內地的國際投資淨額已改變。我認為這是指內地國際投資淨額已錄得正數,而且繼續增長。這是事實。若連同其他較早前周行長提到的重點一起分析,這即是說時代的轉變可能導致內地對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修改,或至少是對這項政策的重視程度有所轉變。事實上,周行長提出的第四點就是「有人提出不同以往的外商直接投資設想」;以及第五點「内地對(內地企業的)海外上市集資有些批評」,以至第六點「香港面向國際市場為內地籌資外匯資金的背景正在改變」。這便引伸出香港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香港能否在這些轉變下保持其作為內地企業海外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

的確,時代不斷轉變,但我認為香港已作好充分準備,能與時俱進,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希望大家聽起來不會覺得我自滿。我清楚知道除了要維持現行的工作外,我們應該着重在調動內地的儲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協助內地的儲蓄「走出去」以及引導這些儲蓄至需要籌集資金的內地企業。同時,我也清楚知道我們應該採取甚麼策略:對於如零售銀行業等受地域限制的金融服務,我們應該爭取放寬香港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的限制。對於如資本市場等沒有地域限制的金融服務,我們應該改進香港的金融基建,以能更有效配合內地的投資者與集資者的需要。

儘管香港已作好準備,務求做到與時俱進,例如在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更確切地說,是發展我們處理以人民幣結算的金融交易的能力),但成功與否取決於多項先決條件。我們熱切期待這些環節出現有利的發展。容許我以一句廣東話的俚語來作結:放「碼」過嚟啦!

 

任志剛

2005年11月17日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