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個案數字

匯思

2001年08月09日

破產個案數字

近期香港破產個案大幅增加,若銀行可更廣泛地互相參閱消費者的信貸資料,相信會有助解決問題。

最近破產個案迅速增加,引起各界關注: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的增幅達到56.7%。有評論認為這當中的原因包括:經濟放緩使負資產一族百上加斤、1998年破產條例把破產期限由7年縮短至4年、銀行濫發信用卡,以及公眾對破產的態度逐漸改變。

我相信上述原因都各有點道理,而把它們相加起來便形成上述頗為驚人的趨勢。有一點尤其令人關注的,就是如香港資信有限公司的報告指出,很多破產個案以往並無出現還款的困難,涉及的平均金額也大於過往曾有拖欠記錄的破產個案,顯示這類破產個案可能是預先計劃,以致破產條例的條文有被濫用之嫌。若條例確實遭到濫用,相信有關當局不會坐視不理,而是採取主動加以處理。

就香港金融管理局來說,我們會與香港銀行公會及有關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以提供所需的支援。具體上,我們今年6月曾致函活躍於信用卡業務的認可機構,建議它們審慎檢討信用卡的信貸政策及經營手法,以能配合當前的市場環境。我們在函件中勸諭這些機構,批核信用卡申請時不應隨便免除申請人提供入息證明的規定,並提醒它們應重新檢討其信貸評分制度,以及其他有助評估破產可能性的信貸分析的成效。

我們目前正跟進個別認可機構在這方面的工作,並會要求每月查閱信用卡貸款及拖欠與撇帳資料,以便繼續進行監察。信用卡貸款拖欠及撇帳比率去年顯著回落,但今年年初以來卻同告輕微上升。今年5月拖欠比率是0.98%,而2000年底是0.76%(同期的撇帳比率分別是4.4%及3.7%)。雖然數字仍屬偏低,但上升的趨勢確實令人關注。

當中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信貸機構互相參閱消費者信貸資料的範圍相當有限。若缺乏資料,即使是最審慎的銀行也不能準確地評估信貸風險。假使銀行為求自保一律提高有關利息收費以彌補風險,便會連累一些信貸記錄良好的客戶。個人資料保密固然是必須尊重的原則,但鑑於目前形勢,銀行之間應該更多互相參閱消費者的正面信貸資料,使銀行更容易評估信貸風險。事實上,在本港要取得信用卡,遠比其他許多地方來得容易。以美國為例,申請信用卡便先要有信貸記錄,可供信貸機構廣泛參考。(我們有位被派駐紐約辦事處的同事初到貴境,便有過在申請信用卡手續上費時甚久的經驗。)銀行互相參閱的正面資料應包括借款人的總欠款及已擁有的信用卡數目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最近舉行公眾諮詢,要求各界就《個人信貸資料實務守則》的建議修訂提出意見。我們在銀行業諮詢委員會的同意下,已致函私隱專員,表示贊成銀行更廣泛地互相參閱正面資料的做法。

任志剛

2001年8月9日

 

相關新聞稿: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1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