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个案数字

匯思

2001年08月09日

破产个案数字

近期香港破产个案大幅增加,若银行可更广泛地互相参阅消费者的信贷资料,相信会有助解决问题。

最近破产个案迅速增加,引起各界关注:一份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较的增幅达到56.7%。有评论认为这当中的原因包括:经济放缓使负资产一族百上加斤、1998年破产条例把破产期限由7年缩短至4年、银行滥发信用卡,以及公众对破产的态度逐渐改变。

我相信上述原因都各有点道理,而把它们相加起来便形成上述颇为惊人的趋势。有一点尤其令人关注的,就是如香港资信有限公司的报告指出,很多破产个案以往并无出现还款的困难,涉及的平均金额也大于过往曾有拖欠记录的破产个案,显示这类破产个案可能是预先计划,以致破产条例的条文有被滥用之嫌。若条例确实遭到滥用,相信有关当局不会坐视不理,而是采取主动加以处理。

就香港金融管理局来说,我们会与香港银行公会及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提供所需的支援。具体上,我们今年6月曾致函活跃于信用卡业务的认可机构,建议它们审慎检讨信用卡的信贷政策及经营手法,以能配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在函件中劝谕这些机构,批核信用卡申请时不应随便免除申请人提供入息证明的规定,并提醒它们应重新检讨其信贷评分制度,以及其他有助评估破产可能性的信贷分析的成效。

我们目前正跟进个别认可机构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会要求每月查阅信用卡贷款及拖欠与撇帐资料,以便继续进行监察。信用卡贷款拖欠及撇帐比率去年显著回落,但今年年初以来却同告轻微上升。今年5月拖欠比率是0.98%,而2000年底是0.76%(同期的撇帐比率分别是4.4%及3.7%)。虽然数字仍属偏低,但上升的趋势确实令人关注。

当中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信贷机构互相参阅消费者信贷资料的范围相当有限。若缺乏资料,即使是最审慎的银行也不能准确地评估信贷风险。假使银行为求自保一律提高有关利息收费以弥补风险,便会连累一些信贷记录良好的客户。个人资料保密固然是必须尊重的原则,但鉴于目前形势,银行之间应该更多互相参阅消费者的正面信贷资料,使银行更容易评估信贷风险。事实上,在本港要取得信用卡,远比其他许多地方来得容易。以美国为例,申请信用卡便先要有信贷记录,可供信贷机构广泛参考。(我们有位被派驻纽约办事处的同事初到贵境,便有过在申请信用卡手续上费时甚久的经验。)银行互相参阅的正面资料应包括借款人的总欠款及已拥有的信用卡数目等。个人资料私隐专员最近举行公众谘询,要求各界就《个人信贷资料实务守则》的建议修订提出意见。我们在银行业谘询委员会的同意下,已致函私隐专员,表示赞成银行更广泛地互相参阅正面资料的做法。

任志刚

2001年8月9日

 

相关新闻稿: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01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