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毓麟,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很榮幸能夠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參加今天的論壇,跟大家分享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的最新發展。
我首先代表香港金管局對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時報社和香港銀行學會等單位籌辦今次活動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今天的分享會圍繞幾個方面。首先,隨着香港金融行業不斷利用科技創新和發展綠色金融,以及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機遇,我會介紹香港金管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及跨境理財通這三個方面的最新發展及監管方向。
我了解到「財富、責任、文化」是本屆論壇的主旨,財富管理師是財富管理行業的前線人物。每年舉辦的傑出財富管理師比賽不但要求參賽者對財富管理的專業知識有足夠的掌握,更加要求他們秉持良好的操守和文化,從客戶的利益出發,提供優質的財富管理服務。幾年前我在這個論壇談過銀行文化建設,今天我也會介紹香港銀行文化建設的最新發展。
首先,讓我跟大家分享金管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監管工作。
人工智能對於銀行業來說並不新鮮。銀行已經在業務中大量使用傳統預測式人工智能。那麼生成式跟預測式人工智能有什麼區別呢?傳統預測式人工智能根據過往資料進行分析和預測,能夠以理性邏輯來處理特定的工作。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創造新的內容,比如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因此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創造性,例如創作行銷內容或操作聊天機器人。
為了解香港銀行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金管局在今年5月對28間零售銀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銀行業已經廣泛採用人工智能。75%的銀行表示,已經或正計劃在一般銀行產品和服務以及日常運作中,採用傳統預測式人工智能,包括面向客戶的活動,例如身分認證和信貸評估;管控部門職能,例如反洗錢和偵測詐騙;以及後勤支援,例如自動化操作及文件處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銀行業的應用仍然處於早期階段。39%的銀行表示已經或計劃採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當中大多數用於內部業務職能,例如資料撮要、翻譯、編碼等。
金管局支持銀行使用新科技,我們的監管理念是「風險為本」及「科技中立」。我們希望在銀行採納新科技的初期,已經制定好基本原則,促進銀行業應用科技,同時避免銀行業在應用科技的過程中對客戶造成損害。
我們在今年8月發布了一份通告,就銀行在面向客戶的服務中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一套指導原則好好保障消費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本上具備與傳統預測式人工智能相近的風險元素,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帶有新的潛在風險,例如模型可能產生「幻覺」,生成看似現實但實際上不正確、不完整、缺乏重要訊息、或與情境無關的結果。因此,我們從2019年的通告上添加了一些保障措施:
我們也特別留意到人工智能具有為個別客戶度身定造,以個人化方式推銷甚至設計產品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想,為甚麼銀行不可以用同樣的能力,以個人化的方式,用人工智能為客戶提供個人化的保障?舉些例子,銀行可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識別哪些需要更多資料、解釋和教育的客戶,重點幫助他們,讓他們受到更好的保障?銀行可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警示,幫助客戶防範詐騙?
接下來,我會介紹我們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的工作。
我們觀察到全球綠色金融大幅增長,綠色債券和證券融資金額從2012年的52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5,400億美元,增長超過100倍。這個增長在近年沒有停下來,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從2022年的5,090億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5,870億美元,年增長率有15%。
香港的綠債發行量也繼續強勁增長。在2023 年,有521 億美元的綠債在香港發行,鞏固了香港作為亞洲區首要國際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安排發行樞紐的地位。
我們不單是看到在供應方發行機構踴躍發行產品,在需求方投資者也有很大的興趣。據我們統計,香港大概有 35 萬銀行客戶,共持有超過6,300 種產品,金額共超過 1,600 億港元。這些產品一方面為客戶提供了投資機會,支持應對氣候變化,但同時亦帶來「漂綠風險」。
從投資者保障的角度,「漂綠」是指「以不恰當的方式推銷產品,將其描繪成比實際情況更符合環境或氣候要求的產品」。面對「漂綠風險」,世界上不同地方已經制定了不同的標準和披露要求。
據金管局觀察,有三分之一的綠色債券企業發行人在首次發行綠色債券後被發現在環境方面的表現變差。然而,市場似乎能夠觀察到,並打擊這些「漂綠」行為。金管局報告指出,「漂綠」企業發行的綠色債券不太受投資者歡迎,從而降低了它們再次發行的可能性。即使「漂綠」企業能夠再次發行綠色債券,市場參與者的冷淡態度,也會增加它們再次發行的成本。
為減低漂綠風險,並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金管局對銷售綠色與可持續投資產品進行了一次專題檢查,我們在2023年11月把檢查中觀察到的良好手法和我們的預期標準向銀行業分享:
接下來讓我介紹粤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最新發展。
今年1月,三地金融管理部門發布了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啟動之後穩步發展,市場反應良好︰
我們作為監管機構,在發展金融市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投資者保障。有些人或許會認為,香港以外的投資者並非香港居民,所以他們並不需要套用香港投資者的保障措施。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我們認為香港以外投資者對香港的銀行運作、金融環境和投資產品並不熟悉,我們更加要提供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我們相信,這些投資者保障措施能夠鞏固大灣區的投資者對跨境理財的信心。
最後我想集中探討銀行文化建設。
香港的零售銀行有超過30,000名員工,我了解內地銀行業從業員數量更是以百萬計,我們如何能保證各級銀行員工都能確保良好客戶成果從而為銀行帶來成功?
我們在2017年開始推行香港銀行文化建設,並一直強調銀行文化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希望從業員並不只是為了遵守法規而遵守法規,更應該由心出發,維護投資者或客戶的根本利益,借此鞏固行業的誠信,贏取客戶的信賴,可持續和負責任地發展,帶領行業不斷做大做強。
金管局鼓勵銀行循三大支柱去推動良好銀行文化,分別是:
我們在 2018 年推出了「三管齊下」的銀行文化監管框架,包括:
這個專題評估規模龐大且涵蓋範圍廣泛。我們首次進行了整個零售銀行業員工問卷調查,邀請了25,000名前線員工參與。整體回應率高達70%。我們也透過聚焦小組討論和個別面談收集資料進行評估。讓我跟大家分享專題評估的主要結果。
基於這些觀察,專題評估識別了六項有助深化良好操守和客戶成果的奬勵制度的設計原則,包括:
剛才我簡單介紹了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的最新發展,以及提升銀行業文化水平的工作。本屆論壇的主旨是「財富、責任、文化」,我希望今天的活動能夠促進多方合作,以「推動財富管理、可持續及負責任的態度、良好的企業文化」為前提,積極地譜寫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最後,我祝願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