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毓麟,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银行操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够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参加今天的论坛,跟大家分享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
我首先代表香港金管局对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时报社和香港银行学会等单位筹办今次活动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今天的分享会围绕几个方面。首先,随着香港金融行业不断利用科技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以及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机遇,我会介绍香港金管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及跨境理财通这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及监管方向。
我了解到「财富、责任、文化」是本届论坛的主旨,财富管理师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前线人物。每年举办的杰出财富管理师比赛不但要求参赛者对财富管理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更加要求他们秉持良好的操守和文化,从客户的利益出发,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几年前我在这个论坛谈过银行文化建设,今天我也会介绍香港银行文化建设的最新发展。
首先,让我跟大家分享金管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监管工作。
人工智能对于银行业来说并不新鲜。银行已经在业务中大量使用传统预测式人工智能。那么生成式跟预测式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呢?传统预测式人工智能根据过往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以理性逻辑来处理特定的工作。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新的内容,比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因此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创造性,例如创作行销内容或操作聊天机器人。
为了解香港银行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金管局在今年5月对28间零售银行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银行业已经广泛采用人工智能。75%的银行表示,已经或正计划在一般银行产品和服务以及日常运作中,采用传统预测式人工智能,包括面向客户的活动,例如身分认证和信贷评估;管控部门职能,例如反洗钱和侦测诈骗;以及后勤支援,例如自动化操作及文件处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银行业的应用仍然处于早期阶段。39%的银行表示已经或计划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当中大多数用于内部业务职能,例如资料撮要、翻译、编码等。
金管局支持银行使用新科技,我们的监管理念是「风险为本」及「科技中立」。我们希望在银行采纳新科技的初期,已经制定好基本原则,促进银行业应用科技,同时避免银行业在应用科技的过程中对客户造成损害。
我们在今年8月发布了一份通告,就银行在面向客户的服务中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一套指导原则好好保障消费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本上具备与传统预测式人工智能相近的风险元素,与此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有新的潜在风险,例如模型可能产生「幻觉」,生成看似现实但实际上不正确、不完整、缺乏重要讯息、或与情境无关的结果。因此,我们从2019年的通告上添加了一些保障措施:
我们也特别留意到人工智能具有为个别客户度身定造,以个人化方式推销甚至设计产品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想,为甚么银行不可以用同样的能力,以个人化的方式,用人工智能为客户提供个人化的保障?举些例子,银行可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哪些需要更多资料、解释和教育的客户,重点帮助他们,让他们受到更好的保障?银行可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警示,帮助客户防范诈骗?
接下来,我会介绍我们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工作。
我们观察到全球绿色金融大幅增长,绿色债券和证券融资金额从2012年的52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5,400亿美元,增长超过100倍。这个增长在近年没有停下来,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从2022年的5,090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5,870亿美元,年增长率有15%。
香港的绿债发行量也继续强劲增长。在2023 年,有521 亿美元的绿债在香港发行,巩固了香港作为亚洲区首要国际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安排发行枢纽的地位。
我们不单是看到在供应方发行机构踊跃发行产品,在需求方投资者也有很大的兴趣。据我们统计,香港大概有 35 万银行客户,共持有超过6,300 种产品,金额共超过 1,600 亿港元。这些产品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了投资机会,支持应对气候变化,但同时亦带来「漂绿风险」。
从投资者保障的角度,「漂绿」是指「以不恰当的方式推销产品,将其描绘成比实际情况更符合环境或气候要求的产品」。面对「漂绿风险」,世界上不同地方已经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和披露要求。
据金管局观察,有三分之一的绿色债券企业发行人在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后被发现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变差。然而,市场似乎能够观察到,并打击这些「漂绿」行为。金管局报告指出,「漂绿」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不太受投资者欢迎,从而降低了它们再次发行的可能性。即使「漂绿」企业能够再次发行绿色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冷淡态度,也会增加它们再次发行的成本。
为减低漂绿风险,并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金管局对销售绿色与可持续投资产品进行了一次专题检查,我们在2023年11月把检查中观察到的良好手法和我们的预期标准向银行业分享:
接下来让我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最新发展。
今年1月,三地金融管理部门发布了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启动之后稳步发展,市场反应良好︰
我们作为监管机构,在发展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投资者保障。有些人或许会认为,香港以外的投资者并非香港居民,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套用香港投资者的保障措施。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认为香港以外投资者对香港的银行运作、金融环境和投资产品并不熟悉,我们更加要提供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我们相信,这些投资者保障措施能够巩固大湾区的投资者对跨境理财的信心。
最后我想集中探讨银行文化建设。
香港的零售银行有超过30,000名员工,我了解内地银行业从业员数量更是以百万计,我们如何能保证各级银行员工都能确保良好客户成果从而为银行带来成功?
我们在2017年开始推行香港银行文化建设,并一直强调银行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希望从业员并不只是为了遵守法规而遵守法规,更应该由心出发,维护投资者或客户的根本利益,借此巩固行业的诚信,赢取客户的信赖,可持续和负责任地发展,带领行业不断做大做强。
金管局鼓励银行循三大支柱去推动良好银行文化,分别是:
我们在 2018 年推出了「三管齐下」的银行文化监管框架,包括:
这个专题评估规模庞大且涵盖范围广泛。我们首次进行了整个零售银行业员工问卷调查,邀请了25,000名前线员工参与。整体回应率高达70%。我们也透过聚焦小组讨论和个别面谈收集资料进行评估。让我跟大家分享专题评估的主要结果。
基于这些观察,专题评估识别了六项有助深化良好操守和客户成果的奖励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
刚才我简单介绍了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以及提升银行业文化水平的工作。本届论坛的主旨是「财富、责任、文化」,我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促进多方合作,以「推动财富管理、可持续及负责任的态度、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前提,积极地谱写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最后,我祝愿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