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監管及創新
演講辭
2016年03月21日
金融科技監管及創新
陳德霖,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於《明報》「香港新機會 ─ 十三五規劃的挑戰」高峰論壇致辭)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 我好高興今天出席《明報》「香港新機會 ─ 十三五規劃的挑戰」高峰論壇。今日我想講一下金融科技(Fintech)在香港的發展和應用。
科技的最新突破:人工智能
- 講金融科技之前,我想講下最近一場圍棋比賽。韓國棋王李世乭在首爾的一場比賽中,4比1大敗於對手。
- 根據媒體的報導,對手非常厲害,令他從一開局就「緊張、搖頭、嘆氣。」對手也「沒有心理波動且能夠高度專注」。
- 大家都知道這就是由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AlphaGo電腦程式。你可能會說,IBM的「深藍」電腦早就戰勝了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這次有什麼特別?
- 這在於圍棋的棋步及致勝策略的變化,比國際象棋多得多。Google DeepMind的專家甚至認為,圍棋棋步變化,比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還要多,幾近無限。
- 因此電腦要在圍棋賽戰勝人類,單單懂運算已經不夠;它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稱AI),要強到足以令程式培養出「人的直覺」。
- 而AlphaGo電腦程式培養「直覺」的方法,就是透過數以百萬計的模擬棋局,提升自己的「經驗」,從中「學習」自己成功及失敗的原因。
- 難怪李世乭講,AlphaGo的一些布局,是他縱橫棋局多年從未見識過的,讓他拍案叫絕。而專家亦視這場比賽結果為「人」和「機器」較量的一個里程碑。
金融科技的演變和「顛覆性」
- 當然,我今天要說的,是金融科技,不是圍棋。但在這一例子中顯而易見的是,像AlphaGo這種AI科技,已經發達到幾乎難以想像的地步;而倚仗包括AI等不同尖端科技開發的「金融科技」的潛力,絕對不容忽視。
- 雖然金融科技(Fintech)是個近年新興的辭彙,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採用新科技去提升效率,改善服務,卻一直都存在,並不是新生事物。
- 過去幾十年內,金融科技一直發展,由幾十年前的自動櫃員機(ATM),到互聯網的出現,推動網上銀行及金融服務,到現時手機網絡的進步而推出流動理財。
- 科技使金融服務的顧客享受到愈來愈大的自由度,因為金融服務的提供點,由「分行內」演變到「分行外」,由「定時服務」演變到「年中無休」,由「街上」演變到「家中」,再由「家中」透過手機演變到「隨時隨地」。
- 那麼,現在大家口中所說的Fintech(金融科技),究竟是什麼?
- 隨著各種不同的創新資訊及通訊科技的誕生,以及金融服務使用者對服務要求的提升,多種金融科技服務 應運而生,例如數碼支付和匯款、個人對個人(亦即所謂P2P)借貸和集資平台、金融產品投資和發行平台,以及大數據(big data)、數據分析等等。而由於金融科技要依賴健全、穩定的網絡系統,因此,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技術亦是金融科技的重要一環。
- 金融科技的出現,固然有助提升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和效率,但同時又可以使公眾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傳統銀行,亦可滿足不少支付和理財的需要。難怪今天甚至有人以「顛覆」(disruptive)去形容金融科技的性質。
- 以較多人關注的P2P借貸平台為例,其主要功能是直接配對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取代銀行的中介角色。
- 另一種新興的金融科技行業是眾籌,集資者通常透過互聯網介紹自己的項目或生意,並承諾會給予項目或公司的股份、利潤或產品等作為回報,從而籌集資本。以眾籌平台Kickstarter的個案為例,一個超微型無人機項目Zano,便吸引了逾萬名投資者,籌募了超過350萬美元的金額。
金管局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和創新
- 金融科技涉及前衛的技術,而且參與其中的人士來自金融、科技、法律,甚至心理學、生物學等不同界別,層面既多且廣。
- 金管局刻下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轉變迅速的環境中,既為參與金融科技的消費者提供充足保障,又同時保留合適彈性,不致扼殺新科技發展空間。要達成這個目標,當中最少有三個關鍵。
- 第一,是願意了解和吸收科技創新。我們作為監管機構,是否對不同的金融科技服務的特質、潛力和風險,以及它們對金融體系的利弊,有充分掌握?
- 以「區塊鏈」(Blockchain)或人工智能(AI)為例,如果廣泛應用而涉及多個零售或機構客戶層面的金融中介活動,對金融系統的好處及風險在哪裡呢?
- 第二,能否與業界各方保持良好溝通。在推動金融科技健康發展方面,密切、雙向的溝通,十分重要。
- 一個近期的例子,就是我們剛剛透過新法例來推出的儲值支付工具發牌制度。由於本港的儲值支付工具愈來愈新穎,而業界希望將這些工具納入金管局監管範圍的聲音亦很清晰,金管局便因時制宜,推出新法例去作出監管和發牌,讓市民可以安心使用這些創新支付服務。
- 第三,是在制定和執行監管政策時,能否在發展和用戶保障之間,取得平衡。
- 回顧過去,新科技的推出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如果監管當局任何事情均以「零風險」、「立即管」、「管到盡」的心態,反應“過急”或“過大”,很可能會阻礙金融科技的發展和使用。試問,自動提款機時至今日亦會偶爾出現問題,但是否就可以說,在過去幾十年,監管當局其實應該禁止銀行使用自動提款機?網上銀行亦不時會出現故障,我們是不是禁止使用網上銀行?
- 當然,「完全不管」又是另一個極端而不可取的做法,因為以使用金融科技為名,而出現「爆煲」、「走數」個案又層出不窮。
- 例如我剛剛提及的眾籌項目Zano,就以申請清盤收場,投資者無法取回金錢。又有一間名為Ascenergy的石油及天然氣公司,向近百名投資者集資後,被發現大部分資金被轉移到與能源無關的公司,已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
- 而在內地,近期最引人注目的個案,是去年底P2P平台「e租寶」,集資額高達500億,投資者90萬人,它被揭發大部分的融資項目是虛假的,現時已被查封,但資金去向未明。
- 這些案例顯示,作為監管機構,不得不「先天下之憂而憂」,凡事要先從可能出現的壞處著想。
- 在制定與金融科技有關的監管及推動發展的政策方面,內地及海外均有先例,但採用的形式都不太相同,所以各方面的經驗我們都會去研究和參考。我們亦會像之前提到,多與業界溝通,務求提出合適、平衡的發展及監管政策。
「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
- 面對金融科技為香港的金融業界及市民大眾帶來的種種機遇和挑戰,為了履行我們維持金融穩定及發展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職能,金管局剛剛成立了「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Fintech Facilitation Office “FFO”)。
- 成立這個辦公室的目的,是要協助金融科技界了解本港監管環境,以促進金融科技在港穩健發展。我們希望在支持金融創新的同時,亦能保障公眾利益。
- 「辦公室」(FFO)的工作主要向三個方向推展。
- 第一方向,「辦公室」會與業界合作,推動有關金融科技的研究工作,使金管局更清楚了解個別金融科技的特性、應用潛力和風險,幫助我們檢視金融界如何可以更有效地應用這些技術,以及在應用過程當中,應否受到某種形式的監管。當中兩個重點題目會優先進行,分別是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及「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應用研究。
- 我想就「網絡安全」補充一下。互聯網是金融科技和數碼世界的基石,因為金融科技要發展,是要建基於安全、不易受到攻擊的網絡系統,而金融機構亦需有能力應對和處理相關風險。
- 有鑑於此,金管局已著手為本港的銀行,制定一套網絡安全計劃(Cyber Security Programme)。該計劃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將會制定一套銀行應對網絡風險能力的評估框架和模型;第二部分,我們會制定一套培訓及認證計劃,為網絡安全從業員提供專業認可的機制;第三部分,我們亦會與銀行界合作,建立一個新的情報共享平台。
- FFO第二工作方向,「辦公室」會擔當行業聯絡和外展平台,透過組織活動,例如專題研討會和會議,促進金融科技的開發人員和創始者、用家和投資者的交流和互動。
- 第三工作方向,「辦公室」會擔當金融科技業界和監管者之間的橋樑和聯絡點,讓業界人士對本港的監管環境有更好的理解,促進市場推出合適可行的新產品和服務。
- 我們已經在金管局的網頁,提供了專門聯絡「辦公室」的電郵地址。這只是開始。我們會透過各種渠道,加強與業界的溝通、交流和互動。
總結:監管原則-「風險為本」、「科技中立」
- 最後,我想講一下金管局對金融技術的應用的監管原則。金管局採用的監管原則是「風險為本」(risk-based supervision)和「科技中立」(technology-neutral)。即是說,我們在制定和執行監管框架和規範時,只會根據金融活動或交易的本質和衍生的風險作為基礎,並不會因為採用不同的科技而作出不合理的豁免或要求,務求令到市場參與者能在有利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營運。
- 利用科技改善金融服務並不是新生事物,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一個生存和致勝之道。唯一不同的,是金融科技發展近年已到達了一個新世界、新紀元。
- 在Fintech這個新世界內,金管局完全支持銀行和金融業更多、更好地開發和使用新科技,為消費者提供快捷和多元化但安全的金融服務。金管局願意在監管安排上作出適當配合。
- 但同時,金管局不會因為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而放棄我們對投資者或使用者的保障,因這是金管局的職責所在。
- 金管局會以開放的態度,聆聽各方意見,檢視我們的工作和監管框架,務求讓市民既可以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好處和方便,又不至於承受不必要或過大的風險。
- 我們剛成立的「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現時正在密鑼緊鼓去開展工作,我們會稍後再向大家交代工作進度。同時,我們歡迎大家和各界就金融科技在香港的發展和應用與金管局交流和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