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與金管局的2022年聯合產品調查顯示投資者轉向投資貨幣市場基金

新聞稿

2023年09月27日

證監會與金管局的2022年聯合產品調查顯示投資者轉向投資貨幣市場基金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天(9月27日)發表有關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於2022年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情況的聯合調查結果(註1)。

根據大型公司(註2)呈報的首五大集體投資計劃,貨幣市場基金為該類別中最暢銷的產品,其在2022年佔首五大集體投資計劃總交易額的比例由2021年的33%升至61%。第二及第三位為債券基金及股票基金,分別佔首五大集體投資計劃總交易額的14%及7%。資金流向貨幣市場基金的原因是,投資者在加息環境下傾向投資於具備穩定收益和流動性的產品,以致在集體投資計劃及整體投資產品銷售額下跌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基金的交易額依然錄得增長

是次調查涵蓋371家在2022年從事投資產品銷售的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而參與交易的客戶人數則超過80萬(註3)。在2022年,這些公司的總交易額下跌24%至37,990億元(註4),與在其他主要股市觀察到的成交額下跌情況基本一致(註5)。然而,有關公司銷售投資產品的整體人手保持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約35%的受訪公司錄得交易額增長。一些大型公司認為這是由於它們提供個人化的投資產品,以迎合個別投資者的偏好和需求。透過向客戶提供度身訂做的方案,這些公司得以抵禦市場挑戰,甚至錄得增長。

從是次調查觀察到的其他要點包括:

  • 在2022年,結構性產品依然是受訪公司最常銷售的產品種類,佔總交易額的51%(19,210億元)。其次是集體投資計劃及債務證券,分別佔總交易額的23%(8,840億元)及17%(6,480億元)。
  • 結構性產品的銷售仍然以股票掛鈎產品為主,佔2022年銷售的全部結構性產品的53%。由於2022年的股市氣氛疲弱,部分投資者轉為投資其他類別的產品,例如貨幣掛鈎產品。
  • 在債務證券方面,部分投資者轉為偏好被認為風險較低而回報較穩定的主權債券,例如香港特區政府債券(包括綠色債券及銀色債券)。
  • 在2022年,於網上分銷投資產品的公司數目增至83家,較2021年增長19%。集體投資計劃仍然是透過網上平台分銷最多的產品種類,佔網上銷售總額的83%。在所有集體投資計劃的投資者中,於網上進行交易的投資者所佔的比例由2021年的65%增至2022年的72%。值得注意的是,債務證券的網上銷售佔網上銷售總額的比例由2021年的6%躍升至2022年的15%。

 

備註:

  1. 這是證監會與金管局對所有從事銷售活動的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進行的年度調查。我們向就第1類及/或第4類受規管活動獲發牌或註冊的公司(包括2,269家持牌法團及111家註冊機構)發出調查問卷,其回覆率超過99%。是次調查涵蓋受訪公司在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匯報期)向非專業投資者客戶、個人專業投資者及部分法團專業投資者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情況。
  2. 大型公司是指在匯報期內總交易額分別達10億元或以上及300億元或以上的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它們需提供其銷售的投資產品的詳情,例如按投資者類型劃分的投資產品交易額,及就交易額而言,首五大投資產品的詳情。
  3. 此數字是指在匯報期內完成至少一項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交易的客戶人數。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的客戶人數分別為240,548及579,470。
  4. 交易額是指投資者就投資產品已付或應付的金額。就結構性產品及衍生工具產品而言,交易額是指在銷售時合約所承擔最高風險的金額。受訪公司只需匯報單邊交易,而滾轉、贖回及平倉的交易額則無需匯報。
  5. 請參閱證監會發表的《研究論文72:2022年環球及香港證券市場回顧(內附關於市場成交額及淡倉的專欄)》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23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