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3月7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3年03月28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3月7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3年3月27日批准公布)

2003年1月30日至2月21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1.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市場狀況繼續保持穩定。貨幣基礎減少約130億港元,主要是由於農曆新年過後公眾對現金的需求下降。港元利率持續低企,並貼近同期美元利率的水平。12個月美元兌港元遠期匯率溢價大致維持穩定,處於200點子以下水平。

2.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則。

3.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4. 委員會獲悉,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短期前景則受到國際緊張局勢的陰霾籠罩。日本及歐洲出現更多經濟轉弱的跡象,歐洲中央銀行已調低2003年的增長預測,並將回購利率由2.75厘調低至2.5厘,為4年以來最低水平。委員會成員獲悉一項分析,其結果顯示,由於美元轉弱及油價上升,美國出現通縮的風險偏低。

5. 委員會獲悉,香港的出口持續強勁增長,本地需求亦有改善的跡象。預期這種增長動力會持續,原因是內地對外貿易增長及美元轉弱促使香港出口收益持續強勁增長,帶動本地需求上升。然而,經濟前景受多項不明朗因素影響,包括目前國際局勢緊張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

6. 委員會獲悉一份對政府財政預算案的宏觀經濟影響的初步評估報告。委員會成員獲悉,預算案反映政府在2003至04財政年度繼續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並預計有關政策會令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提高0.7百分點。委員會成員又獲悉,就中期而言,政府詳細說明多項收入及開支的實質措施,應有助提高政府的中期緊縮財政策略的公信力。委員會獲悉,市場對預算案的反應大致平靜,1年遠期匯率溢價保持平穩,處於200點子以下水平。

 

港元風險溢價對銀行業表現的影響

7. 委員會獲悉一份評估港元風險溢價上升對銀行業表現的影響的文件。該文件根據過去10年的經驗,及以零售銀行的總盈利情況作為衡量銀行業表現的標準來作出評估。該文件顯示,港元風險溢價(以港元與美元的息差計算)上升125基點,可能會令銀行在該季度的淨息差收窄6基點,長期的累計減幅會達到16基點。相反,由美元利率變動引致港元利率出現相若升幅,並沒有對銀行盈利造成重大影響。該項評估亦發現,港元風險溢價上升會對銀行的資產質素構成負面影響,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委員會成員留意到,銀行的表現會因為其本身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例如有關銀行是同業市場的淨貸款人或淨借款人。

比較香港與新加坡引致通脹的因素

8. 委員會審閱了一份比較香港與新加坡引致通脹的因素的文件。香港與新加坡同為小規模開放型經濟體系,但兩者的貨幣政策則有重大分別。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的實質港匯指數的調整只可以通過本地價格來進行。新加坡方面,新加坡元是根據一籃子貨幣浮動,有關的浮動幅度並不公開,並且由有關當局定期作出檢討及調整,以促進物價穩定及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因此新加坡在面對沖擊時,名義匯率與本地價格皆可以作出調整。文件的實證分析指出,消費物價指數上升與成本因素有關,包括進口價格、單位勞工成本及物業租金。分析結果顯示,香港消費物價指數因應成本變數的變化而作出調整速度較新加坡快。這項分析結果似乎印證了以下的假設:在以價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為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下,企業的理性反應傾向認為成本變動只屬暫時性,並可能會被匯率變動所抵銷,因此它們一般都不會立即把成本的升降轉嫁給消費者。儘管如此,有關分析指出,長遠來說,兩地均會把進口價格的升跌全數反映於進口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上。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馮惠芳 2878 8246 或
新聞組經理葉秀華 2878 1687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3年3月28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3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