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1999年4月22日批准公布)
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在1999年3月1日至3月26日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總額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一致,完全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委員會也獲悉,港元匯率在3月初略為轉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應幾家銀行的要求售出一些港元,買入美元。此舉導致總結餘增加,銀行同業拆息也隨之下降。匯率在3月中一度回落至接近兌換保證匯率7.7500水平,金管局遂根據兌換保證買入港元,匯率因而回升至7.7490,並在報告期餘下時間維持接近該水平。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委員會也獲悉,適用於總結餘兌換保證的匯率已於1999年4月1日起按每個公曆日1點子的速度調整,以使原來定於7.75的匯率逐漸步向與負債證明書兌換匯率7.80一致的水平。在4月初首幾日,市場上曾有一些短期套戥的港元沽盤,金管局因而根據兌換保證售出一些美元。其後資金流入令銀行同業流動資金增加,銀行同業拆息繼而下降,而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也相應地收窄。
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之間的可轉換性
委員會獲悉,在目前的制度下發行和贖回負債證明書均按1美元兌7.80港元的匯率以美元結算。這個制度並不容許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之間直接轉換,容許進行直接轉換的可行性和利害因素必須予以研究。但委員會也獲悉,現時適用於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的兌換匯率並不相同,兩者到了2000年8月才會統一。在兩者統一前,容許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之間進行轉換,便可讓發鈔銀行有權選擇按不同匯率將這兩個貨幣基礎的組成部分兌換成為美元,以進行套戥。儘管如此,但由於在兌換匯率尚未統一前金管局都會以較7.80為強的匯率兌換總結餘,因此上述套戥活動不會令市場匯率和聯繫匯率之間的差距消失。另一方面,假使發行和贖回負債證明書只可以港元結算,負債證明書的兌換匯率實際上便成為總結餘的兌換匯率,而後者在2000年8月前將仍會處於較7.80為強的水平。換言之,在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的兌換匯率統一前,並無考慮負債證明書和總結餘之間可轉換性的空間。
在此情況下,委員會同意應保留現有安排,但將可轉換性列為有利的長遠目標。此議題應在適用於總結餘的兌換匯率達到7.80水平後重新討論。
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提供最後貸款人協助
委員會獲悉,銀行業顧問研究報告提出的其中一項意見是金管局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角色應予澄清。根據貨幣發行局的規則,貨幣基礎必須在外匯儲備相應增加的十足支持下才可增加。在此情況下,金管局透過增加貨幣基礎以提供銀行所需短期流動資金的能力便受到限制。但委員會也獲悉,既能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則,也可提供最後貸款人協助的方式有幾種。例如,金管局可透過在銀行同業市場借款、增加本身港元存款/出售港元資產,或出售支持組合範圍以外的外幣資產,藉此為銀行提供所需的流動資金。在上述這些活動中,總結餘將會一直維持不變。此外,金管局也可將銀行交來的外匯基金票據/債券或美元面值資產作為抵押以達成回購協議,或向銀行提供美元貸款,以便為銀行提供流動資金的協助。
委員會另又獲悉,在與匯率壓力沒有直接關係的極端市場條件下,金管局可能有理由向銀行同業市場暫時注入資金,以確保整個體系的穩定。但採用這種方式提供流動資金協助,必須制定適當的制衡機制,務使有關協助能增加而不是削弱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靈活性和公信力。
委員會同意,在有需要時可採用上述任何有關提供最後貸款人協助的方案,以幫助面對短期流動資金問題的銀行。委員會也獲悉,為了實際的理由,貨幣發行局制度應履行最後貸款人角色這一點已越來越被人接受。
香港金融管理局
1999年4月26日
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
(1999年3月1日至3月26日)
在本報告期內,港元匯率在7.748至7.750之間的窄幅上落,息差從2月中的水平進一步收窄。主要受到農曆新年後贖回負債證明書的影響,貨幣基礎由 2,036.4億港元減少至1,958.5億港元。貨幣基礎總額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一致,完全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則。
港元匯率
1. 報告期內,港元匯率保持穩定,在7.748與7.750之間窄幅上落。3月初匯率略為轉強;金管局售出港元,買入美元,以滿足幾家銀行對港元的需求,結果令總結餘增加,銀行同業拆息也隨之下降。3月中, 匯率一度轉弱,降至兌換保證匯率7.75的水平。金管局根據兌換保證買入港元後,銀行同業市場流動資金轉趨緊張, 匯率隨之轉強至7.749,並在報告期結束前一直維持在該水平附近。(圖1和圖2) | ![]() ![]() |
利率
2. 隨著2月底和3月初總結餘增加,銀行同業拆息逐漸回軟。 3月中,1個月和3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分別降至4.94厘和5.44厘。由於短期息率相對較低,導致3月19日出現資金外流,銀行同業市場流動資金減少,銀行同業拆息也微升。在3月26日,基於月終效應影響和預期銀行之間資金交易將會因退稅而增加,流動資金狀況轉趨緊張。當日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收市報 5.38厘,較3月1日的5.44厘略低(圖3)。 | ![]() |
3. 儘管出現這些小幅波動,報告期內利率依然保持穩定。以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標準差計算的利率波幅由2月的0.39百分點, 進一步下跌至3月(截至3月26日)的0.18百分點(圖4)。 | ![]() |
4. 3月上半月港元與美元息差逐漸收窄。3月中,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的息差完全消失。但由於3月23日總結餘減少導致銀行同業拆息略為上升, 1個月拆息的差距一度擴闊。到了3月26日流動資金收緊令港元利率再度上升時,1個月拆息的息差上升至43基點。但與報告期初的53基點比較,上述水平仍然較低。(圖5)。 | ![]() |
5. 報告期內,長期利率幾乎保持不變。 3月26日, 5年期和10年期外匯基金債券收益率分別維持在6.95%和7.18%,與報告期初水平接近(圖6)。5年期和10年期外匯基金債券與同期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差距分別維持於174基點和188基點,與3月1日水平大致相同(表1)。 | ![]() |
表 1 外匯基金票據/債券與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差距(基點) |
|||
27/6/97 | 1/3/99 | 26/3/99 | |
3個月 | 56 | 84 | 69 |
1年 | 21 | 173 | 146 |
3年 | 3 | 171 | 162 |
5年 | 27 | 177 | 174 |
10年 | 54 | 187 | 188 |
6. 至於報告期內的零售市場,受銀行公會利率規則約束的儲蓄利率保持不變,維持在4厘的水平。44家主要認可機構所報的1個月定期存款(不受利率規則約束)加權平均利率由2月26日的6.5厘微升至3月5日的6.7厘,然後在3 月19日下降至5.8厘。加權存款利率(按存款類別和期限加權計算的利率平均數)繼續下跌,由1月的5.12厘,下降至2月的5.01厘(圖7)。 | ![]() |
基本利率
7. 報告期內,基本利率一直維持不變,仍為6.25厘(即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加150基點)(圖8)。 | ![]() |
貨幣基礎
8. 貨幣基礎包括未償還負債證明書、流通硬幣、總結餘和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貨幣基礎總額由3月1日的2,036.4億港元減少至3月26日的1,958.5億港元(表2)。貨幣基礎減少,主要是由農曆新年後贖回負債證明書引起。貨幣基礎各組成部分變動情況詳列於下文。
表 2 貨幣基礎 |
||
(億港元) | 1/3
|
26/3
|
負債證明書 | 959.7 | 887.5 |
流通硬幣 | 61.8 | 60.6 |
總結餘 | 34.5 | 29.1 |
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 | 980.4 | 981.3 |
貨幣基礎 | 2,036.4 | 1,958.5 |
* 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的面值保持不變,仍為974.5億港元。
負債證明書
9. 農曆新年假期後,公眾手上過剩的銀行紙幣繳回3家發鈔銀行,因此在報告期內發鈔銀行贖回總值72.2億港元的負債證明書,取回9.3億美元。因此, 未贖回負債證明書由3月1日959.7億港元,減少至3月26日的887.5億港元(圖9)。 | ![]() |
硬幣
10. 流通硬幣總額由3月1日的61.8億港元,降至3月26日的60.6億港元,微跌1.2億港元(圖10)。 | ![]() |
11. 根據流通硬幣的新安排,發行和回收流通硬幣將會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以美元結算。新安排將於4月1日生效。 |
總結餘
12. 由於3月初港元匯率偏強,金管局於3月2日售出7.75億港元,買入美元,貼現窗運作前的總結餘因此由34.5億港元增至3月4日的42.3億港元。其後,由於出現資金外流,金管局於3月19日根據兌換保證買入13.2億港元,售出1.7億美元。 到了3月23日上述外匯交易結算時,總結餘便相應地減少至29.1億港元,並在報告期內餘下的時間一直維持於該水平(圖11和表3)。
|
![]() |
* 外匯交易可於當日、下個營業日或後個營業日結算,屆時將會影響總結餘。
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
13. 報告期內,並無發行任何新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市值略為上升,由3月1日的980.4億港元增至3月26日的981.3億港元。期內10批已到期外匯基金票據續期。所有這些票據均大受市場歡迎(表4)。銀行體系持有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面值微升,由3月1日的785.2億港元(佔未償還總額的80.6%)增至3月26日的798.6億港元(佔總額的82.0%)。
|
14. 有關讓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總額按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利息支出的數額而相應增加的新安排,將於4月1日生效。
貼現窗運作情況
15. 貼現窗是為銀行提供隔夜流動資金而設,協助銀行的資金管理,因而有助確保銀行同業支付系統運作保持暢順。銀行可不受限制地利用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作為抵押,向貼現窗借取資金。在3月1日至3月26日報告期內, 銀行透過貼現窗向金管局借取合共約25.8億港元。一般情況下每日涉及的金額不足5億港元(圖12)。 | ![]() |
16. 報告期內,共有18家銀行透過貼現窗借取隔夜流動資金(表5)。大部分銀行都只是偶然使用貼現窗,只有其中3家使用貼現窗超過2次。
圖 5 |
|
使用貼現窗的次數 |
銀行數目 |
1 |
14 |
2 |
1 |
3 |
2 |
4 |
1 |
總數 |
18 |
17. 報告期內,絕大部分借出的款項(25.2億港元,佔總額的97.9%)均以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為抵押。期內,有關銀行的借款均未超過其所持有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總額的50%。
支持組合
18. 2月貨幣基礎和支持組合的支持資產均告增加3.3%,因此2月底的支持比率仍維持於109%,差不多沒有變動。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雖然已指定一批外匯基金資產作為支持組合,但全部外匯基金資產均可供用作支持港元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