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匯率制度(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實施至今超過四十年,經歷多次經濟和利率周期,應對多次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已成為與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密不可分的一個核心組件。
聯匯制度為香港提供一個持久穩定的貨幣環境,一直行之有效。回顧過去四十多年,每隔一段時間,尤其遇到一些經濟周期或外部環境因素的挑戰時,就會觸發對其利弊的討論。最近,社會上再度浮現一些關於聯匯的討論,大家意見紛紜,各抒己見。
作為局內人,我們一直關注這些言論。當中固然有一些是基於對制度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的誤解,也有部分是將不相關的新聞碎片拼湊成不甚準確的畫面,同時我們也樂見一些基於事實和客觀分析且水平甚高的評論,足見理性討論的可貴。事實上,不少專家均認同聯匯制度是最適合香港的貨幣制度,並且在金融市場建立了堅實的公信力。即使最近坊間討論熱烈,並浮現各種關於地緣政治衝擊的憂慮,港元市場按聯匯制度設計平穩運作,自去年9月中以來兌美元匯率一直在7.75-7.85浮動區間的強方窄幅上落,足見市場對制度的信心。
考慮到聯匯制度的重要性和社會上的討論,我想借此文就幾個大家關注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一種論點涉及比較根本的經濟周期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港元隨美元走強、加上美國減息步伐或會放緩,不利於香港經濟復蘇。這方面我在2023年10月17日匯思文章中已有所觸及,在這裏我補充幾點:
也有論者關注聯匯制度確立的基礎。任何經濟體均可以自行按照其意願和實際情況決定其貨幣制度,包括將本地貨幣與個別或一籃子貨幣掛鈎。事實上,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採取不同形式與美元掛鈎的安排,其模式是由有關貨幣當局通過買賣美元錨定兌美元的匯率,操作基本上是市場行為。香港現行聯匯制度在1983年10月確定並運作至今,即遵循這種模式。
更有論者擔心地緣政治或引致影響聯匯運作的極端情況。全球金融體系之間的連結既深且廣,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過往經驗清楚顯示,某個地區的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其急速、連鎖反應可以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觸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引發危機,造成對經濟和社會民生的衝擊。香港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穩定不但關乎自身,還是區域和國際金融穩定的關鍵。當然,正如我在不同的場合所強調,作為負責任的當局,我們一直有針對各種可能影響香港金融穩定和安全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評估,確保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各種挑戰。
香港的聯匯制度採取最高度透明化、制度化的貨幣發行局模式,在實際操作上恪守嚴謹的紀律,加上香港4,200多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相當於整個貨幣基礎約1.7倍,有充足能力確保聯匯制度暢順運作。可以說,制度的穩定性備受市場高度認同,亦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年來的肯定。
風險要管控,但不用自亂陣腳。我重申:我們無意、亦無需改變聯匯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