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元」的四條必答題

匯思

2022年04月27日

「數碼港元」的四條必答題

近年加密資產市場顯著發展,不同機構及個人發行的「非同質化代幣」(NFT)近月便掀起了新一波加密資產投資熱潮。雖然這些不同的加密資產和所謂加密貨幣「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它們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非常有限,而普羅市民亦未必完全明白它們的風險。金管局一直公開提醒市民有關這些資產的風險,也不斷密切留意市場的最新動態,適時因應市場的發展情況探索合適的監管方向,例如今年一月我們曾發表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與各界探討如何為「穩定幣」制訂靈活務實的監管方向。

同時,金管局也和一些其他央行一樣,正在積極探索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可行性1。我們早在2017年便踏上央行數碼貨幣探索之旅,過去一年更着眼研究零售央行數碼貨幣(rCBDC),從技術及政策兩方面探索推出「數碼港元」的發展潛力及可行性,並在去年底發布了相關的技術白皮書。

「數碼港元」除了涉及不少金融科技的技術課題,也會觸及很多複雜的政策問題。鑑於推出「數碼港元」牽涉各式各樣的政策及監督事項,金管局今天發布了新一份討論文件,藉此抛磚引玉,誠邀各界人士提出意見,進一步從政策層面探討「數碼港元」的發展可行性。我們簡單地歸納了以下四個重點討論方向,方便大家共同思考「數碼港元」應該如何向前走。

一. 零售央行數碼貨幣與現有電子支付方式有何分別

電子支付工具(例如轉數快、八達通、手機錢包等)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電子支付工具與零售央行數碼貨幣有何分別呢?

從概念上看,零售央行數碼貨幣就好比央行發行的硬幣和紙幣,都是由央行發行或提供支持,記在央行的帳簿內,所以信用風險是零。至於大家存放在銀行或電子錢包内的存款,則是記在銀行或發行營運商等金融機構的帳簿內,因此存款與現金的兌換性取決於該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雖然香港金融機構非常穩健,上述信用風險極微,大家可以放心,但兩者在法律層面是有一些技術分別。

目前中國內地、瑞典和巴哈馬等國家都是央行數碼貨幣的先行者,但其推行的原因卻不盡相同。例如在中國內地,央行數碼貨幣旨在提升央行支付系統的效率,並作為大型科技公司所營運的零售支付系統的後備。又例如瑞典的現金使用量不斷下降,故推出數碼貨幣以增加央行貨幣的整體流通量。巴哈馬基於地理因素令現金管理成本相對高昂,因此推動電子支付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同時促進普及金融。環顧全球,大部分央行數碼貨幣項目仍然處於研究階段。鑑於貨幣的意義及功能舉足輕重,因此各個央行在推行他們的數碼貨幣前必定會進行深入及全面的研究,確保不會動搖公眾對貨幣的信心。

二. 香港需要哪類零售央行數碼貨幣?

香港的零售支付市場百花齊放,市民可以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例如信用卡、轉數快及電子錢包等),支付供應商之間亦有良性的競爭。香港不像巴哈馬般需要推行央行數碼貨幣促進普及金融,也未有出現如瑞典般現金使用下降的情況,那麼為何還要探索推出「數碼港元」?

金管局研究「數碼港元」的目標旨在探索如何為數碼經濟注入更多創新的動力,並為應對新型貨幣(例如「穩定幣」)可能帶來的挑戰作出部署。無可否認,零售央行數碼貨幣具有龐大的創新潛能,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實際應用在香港社會。對本地市民而言,「數碼港元」若欠缺明顯的過人之處,將難以產生吸引力,因此「數碼港元」要麼能夠互補現有零售電子支付的不足,解決痛點,要麼比現有的電子支付方式更為方便,否則難以在百花齊放的零售支付生態中佔一席位。

三. 數碼港元將面對甚潛在挑戰和技術問題

首先,儘管非金管局本意,但推出「數碼港元」難免令人覺得會加劇零售支付市場的競爭。其次,倘若大量市民將銀行存款轉為「數碼港元」,或有機會抽緊銀行資金。雖然我們可以引入保障措施(例如設置「數碼港元」的最高戶口結餘、每日轉換及交易限額等)應對此潛在風險,但過多的限制或會降低市民使用「數碼港元」的意欲,因此必須要在風險管理和方便利民之間取得平衡。

「數碼港元」面對的另一個議題,是監管機構如何界定私隱和數據保障。假如完全匿名,「數碼港元」的使用將與硬幣和紙幣無異,但無疑不合符打擊清洗黑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國際監管規定。因此,一定程度的可追溯性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審慎研判參與者(例如央行、電子支付營運商、銀行及商家等)取得用戶資料的程度(例如用戶身份及交易歷史)。

此外,我們也要考量「數碼港元」應否具備「可編程」(programmable)的特點。所謂「可編程」,是指透過預設條件執行程式指令,有助「數碼港元」開拓更廣更多的應用場景,但同時我們也要留意程式故障、網絡安全風險等潛在風險。因此,「可編程」特點應用在「數碼港元」錢包或比應用在「數碼港元」上更為實際。再者,假如「數碼港元」具備「可編程」特點,有市民可能會擔心「數碼港元」是否等同現金一樣可靠。

四. 「數碼港元」事在必行

金管局尚未就推出「數碼港元」作出任何決定,正如前文所述,制訂央行數碼貨幣的發展及監管方向需作多方權衡,尤其是政策事項及所衍生的利弊。因此金管局在今天發表了新一份討論文件,詳細表述了引入「數碼港元」所涉及的政策問題。我們希望拋磚引玉,收集各界意見,並在文件提出若干問題與大家一同討論:例如「數碼港元」在哪些應用情景比現有的電子支付方式更為優勝?哪些設計特點有助促進香港未來的數碼經濟和創新?「數碼港元」應如何與現有的支付系統互聯互通?

縱觀全球,目前大部分央行仍在研究央行數碼貨幣,只有極少數央行已決定推出央行數碼貨幣或已訂下政策立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我們最終決定推出「數碼港元」,距離全面推出並廣泛應用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人民幣仍處於試點階段;美國最近表示在符合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會研發央行數碼貨幣;歐洲央行目前正進行長達五年的調查和測試,預計到2026年底才會決定是否推行央行數碼貨幣;英倫銀行早於兩年前已展開了公眾諮詢,但最近表示即使最終決定推出零售央行數碼貨幣,最快也要到2025至2030年之間才可推行。由此可見,推行央行數碼貨幣與否,必須經過全面及深思熟慮的探討方能勾畫下一步路線圖。

誠邀各界意見

今天發表的討論文件是研究「數碼港元」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大家的意見將為研究「數碼港元」建立更扎實的基礎,幫助金管局訂定政策以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同時促進香港創新科技,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歡迎公眾和業界於今年5月27日或之前將意見和回應電郵至ehkd_feedback@hkma.gov.hk。在收集和分析大家的意見後,我們希望於今年稍後時間發表相關的政策立場和取態。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2年4月27日

 


1 見 Boar C. and Wehrli A. (2021, January.) “Ready, steady, go? – Results of the third BIS survey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IS Papers No.114.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22年0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