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發新冠肺炎以來,全球多國疫情反覆。雖然近日本港疫情似稍有放緩,但仍時有源頭不明個案,歐美更出現新一波疫情。可見在疫苗面世和廣泛應用前,病毒很可能仍會與我們共存一段時間。
在疫情陰霾下,本地經濟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二季經濟按年收縮了9%,失業率亦升至近16年高位。各行各業都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相對於資源較豐富的大企業,中小企更是首當其衝。事實上,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佔香港企業總數逾98%,並佔私營機構總就業人數約45%。面對當前的經濟逆境,中小企的經營壓力倍增,維持穩定的信貸資金流對支援中小企尤為重要。
紓緩中小企現金流壓力
在過去數月,我們與銀行業界積極協調,鼓勵銀行善用本身的信貸空間,為企業繼續提供貸款,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金管局較早前宣布將今年5月推出的「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延長六個月至2021年4月(貿易融資貸款本金還款期則延長90天)。換言之,中小企可獲本金還款期延長合共一年,有效紓緩財政困難。逾100家銀行參與計劃,而根據綜合銀行提供的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9月底,就上述計劃及其他支援企業客戶的措施已經批出約49,000宗,涉及金額約5,900億港元。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證公司)亦決定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及九成信貸擔保產品的延遲償還本金措施延長六個月至2021年3月底,延遲償還本金期由最長12個月增至18個月。兩項產品在今年首九個月共批出超過3,700宗申請,金額約110億港元。
按證公司於今年4月新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最近亦將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6個月提高至12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最高500萬港元),並將最長還款期由3年延長至5年。特惠貸款自推出以來已為過萬家企業提供及時雨,涉及總金額超過270億港元。
這些紓緩措施能夠及時、有效地推行,有賴銀行界和按證公司同心協力,靈活迅速地執行各項措施及處理了大量貸款申請。但畢竟這些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在確保銀行體系穩健的前提下,我們將不時檢討各項措施的延長方案。
善用數據協助中小企借貸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長遠改善中小企的借貸環境。多年來,相比大企業,中小企在借貸方面往往遇到較大困難,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經營經驗尚淺的企業。銀行在審批貸款時,首先需要借款企業提供財務數據,例如財務報表,以評核企業的還款能力和控制信貸質素。但有關財務數據一般比較滯後,亦不全面,令銀行較難準確評估中小企的還款能力。為了管理風險,銀行往往對中小企借貸採取較審慎的態度,需要企業提供抵押品或擔保,令中小企獲取信貸變成一項艱鉅挑戰。
數碼年代,數據為王。近年來有眾多創科企業湧現,將創新、具顛覆性的數據科學應用於各個方面,疫情下更凸顯數據運用的優勢和巨大潛力。同樣地,要改善中小企的融資問題,數據會是一大助力。如果我們能夠讓中小企更容易、有效地分享營商數據,例如每月甚至是每日的貿易和銷售數據,讓銀行可以獲取更全面、實時的信息,以掌握企業最新的經營狀況和業務前景,並進行更精準和客觀的風險評估,將有助中小企更容易、快捷地獲取銀行融資。
事實上,市場上並不缺乏這類數據,但它們分散在各個平台,缺乏統一、快捷、安全的渠道讓中小企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向銀行申請借貸。另一方面,銀行服務數碼化是大勢所趨,自金管局在2017年開展智慧銀行一系列舉措以來,金融科技在銀行服務及營運層面的應用取得長足的進展。很多銀行已開始採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嶄新科技,但沒有數據的支援,更好的科技也無法得到最大發揮,幫助中小企獲得融資。
過去一段日子,金管局所構建的金融基建都是針對資金或證券交收,如果要緩解中小企長久以來融資難的痛點,我們便要擴闊金融基建的功能,方便中小企按其意願與銀行分享數據。有了更全面、實時的數據,銀行可以運用數據科學進行詳細分析和評估企業的財務能力,讓銀行能更好地管理風險之餘,也有助中小企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達致銀行和中小企雙贏的局面。
我們正就上述概念作具體構思,期望不久將來可以與大家分享更多細節。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