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志寫在儲值支付工具發牌一周年

匯思

2017年08月24日

李達志寫在儲值支付工具發牌一周年

明天是金融管理局初次發出儲值支付工具(Stored value facilities, SVF) 牌照一周年,我想藉此機會檢視一下香港電子支付的發展。開始前,先說一個小故事。自SVF發牌後,每次和朋友聚餐,我都會盡量用智能手機電子錢包的P2P功能「夾錢」,最初大部分人會取笑我多此一舉,有現金不用卻要用電子錢包,但較接受新事物的朋友,則會要我教他們如何使用,好讓自己跟得上潮流。到現在,這朋友圈內堅持用現金的反而成為被取笑的少數!

故事情節似曾相識?可能不少朋友在過去一年都有類似經驗──由最初不知如何用、不放心使用,直至身邊有第一個親友介紹,體驗到手機支付工具帶來的方便,漸漸自己成為用家。另一邊廂,一些經常往返內地的朋友則經常讚嘆內地手機支付發展之快、之方便,足以帶動世界潮流!

香港人對電子支付並不陌生,「碌」信用卡找數、網上購物和轉賬等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八達通更算得上是電子錢包的「元祖」,由支付車費的儲值卡慢慢發展成為應用廣泛的小額支付工具。事實上香港早已擁有一個發展成熟的電子支付生態,粗略統計整體電子支付包括信用卡和八達通等的交易額達私人消費開支6成以上。但正因為香港人已很習慣使用信用卡和八達通,亦很喜歡他們的積分獎勵計劃,所以當手機支付營運商進入香港市場時,面對很強的競爭對手,必須加倍努力才能令用戶採用新的支付模式。

客觀地分析,其實各類電子支付模式各有優點,譬如信用卡可以處理較大金額的交易;八達通卡的交易速度最快,很適合用於公共交通工具等人流量大的環境;而近年新興的手機支付可以結合不同手機應用程式(apps),提供更簡便的線上支付和其他附加功能。 由此可見,雖然各種支付科技有新有舊,但沒有一種是十全十美、在任何環境都最方便快捷。最重要是消費者有選擇,能夠盡享不同支付工具所帶來的便利。

金管局去年發出13個SVF牌照,正是希望透過市場力量鼓勵競爭和創新,為市民提供不同選擇。在過去一年,我們看見不同營運商不斷推出新支付服務,包括電子門券、家庭成員電子錢包管理 、線上購物 、匯款、保險、二維碼(QR Code)付款等,令本地電子支付服務愈來愈多樣化 。我深信這些發展在日後將會更快,甚至可能出現本地電子錢包可以衝出香港,跨境使用。

事實上,以電子支付科技、效率和多元化來說,香港絕不比世界任何地方遜色。有些人認爲香港電子支付發展太慢,主要原因是現時有很多小商戶和的士行業仍然只收取現金。這現象背後的其中一個因素,可能基於他們裝置電子支付讀卡系統、接駁網絡、繳付交易費等成本高昂的印象。但隨着我們引入了新的電子錢包營運商,新的科技和競爭環境已令有關費用顯著下降。

最近我們開始看到令人鼓舞的轉變:愈來愈多商戶明白,採用電子支付除了可以加快付款流程外,亦可以減少他們處理現金的成本和風險,同時配合其他手機apps推廣生意,一舉多得。

我上星期乘的士時,看到司機椅背設有二維碼,讓乘客用手機電子錢包繳付車資。充滿朝氣的司機興奮地告訴我,他所屬車行亦半年前已安裝了信用卡讀卡機,將來還會加裝其他電子收款的渠道,給司機和乘客更多選擇、更大方便。他笑容可掬的面容透出絲絲驕傲,看得出他對可以提供新一代的士服務感到十分自豪。我衷心希望更多小商戶和的士加入電子支付生態,予自己便利,又予消費者更多支付選擇,齊來締造雙贏局面!



香港金融管理局
高級助理總裁
李達志

2017年8月24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7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