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投資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或者與ETF表現掛鈎的投資產品 (例如股票掛鈎投資工具、股票掛鈎存款、投資於ETF的基金產品等)?大家又有沒有被廣告力陳的各項優點所吸引,例如投資者可透過ETF參與有限制參與的市場(例如中國A股市場等),又例如ETF可讓投資者毋需挑選個別股票或資產,而又可藉著捕捉某個行業或地區的整體趨勢而獲利等?如果是的話,大家便應細心閱讀以下資料,以了解ETF及其相關產品的主要風險。
不同模擬策略以達致追蹤指數的目標
ETF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追蹤指數。為達到這目標,ETF基金經理可採用以下一種或多種策略:(i) 全面模擬策略,即完全依照相關指數的成分股及比重來構建基金的投資組合1;(ii) 代表性抽樣策略,即投資於與相關指數具高相關性的一籃子證券,但其組合與相關指數成分股的組合不盡相同;或(iii) 合成模擬策略,即運用金融衍生工具來模擬相關指數的表現2。大家或者會留意到,某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上市的ETF的證券簡稱均於開首附加「X」號標記,並在其名稱後加上「*」號及附註「(*此基金為一隻合成交易所買賣基金)」。這些標記及附註表示該ETF採用合成模擬策略。
ETF的主要風險
ETF的主要風險列載如下。投資者與中介人都應該注意,這些風險不單適用於ETF,亦適用於投資於ETF或與ETF的表現掛鈎的投資產品。
ETF的普遍風險:
合成ETF的額外風險:
合成ETF並非直接投資於相關指數成分的資產,而是透過與交易對手訂立衍生工具合約來模擬相關指數的表現(扣除收費及費用),從而獲取經濟收益或承擔虧損。因此,與採取其他模擬策略的ETF相比,合成ETF附帶額外風險,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前務須留意。
投資者須三思
對於上述有關ETF的主要風險,你是否感到過於技術性,很難明白?甚至覺得篇幅過長,索性跳過不看?這樣的話,大家便須在作出對ETF及其相關產品的投資決定前, 再三考慮這些產品是否適合閣下投資。
投資者應切記一個大原則,就是在作出任何投資前,均須細閱投資產品的銷售文件,確保明白產品的主要特點及其相關風險。在聯交所上市的ETF,其詳細資料,例如銷售文件、財務報表、通告、公布、投資目標、模擬策略、對每個衍生工具交易對手的風險承擔以及其抵押品資料 (如適用) 等,通常都上載到該ETF本身的網站。至於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投資者應向中介人查明是否會提供及如何提供上述資料。
投資者亦應注意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其名稱所載含的規格未必與上文所述相同,甚至完全不載含任何規格以區分ETF屬於合成抑或採用其他模擬策略的類別。此外,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合成ETF的結構或會較複雜,如利用衍生工具作為反向及/或槓桿式3 策略等,而這些都未必適合一般投資者。投資者如有任何疑問,應咨詢財務顧問以尋求獨立的財務意見。
助理總裁(銀行操守)
戴敏娜
2011年8月14日
1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共有27隻非合成ETF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其中的「盈富基金」於2011年6月錄得最高的成交金額。
2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共有49隻合成ETF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其中的「iShares安碩富時A50中國指數ETF」於2011年6月錄得最高的成交金額。
3 槓桿式ETF致力取得相當於以倍數計算其所追蹤的指數的表現。反向式ETF則致力取得與其所追蹤的指數相反的表現。兩者都是高度複雜的金融工具,一般需要按日達到其所訂明的追蹤指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