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香港與中國內地及美國的經濟周期的趨同性

匯思

2006年09月21日

分析香港與中國內地及美國的經濟周期的趨同性

金管局的研究顯示香港與內地經濟日益融合,但兩地經濟周期同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地受到美國因素的共同影響。

今日出版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季報》中的一篇文章,分析了香港與中國內地及美國的經濟融合與經濟周期的趨同性,及其對香港匯率政策的影響,希望各位讀者細閱這篇文章。下文是這篇文章的概要。

 

印象

(1) 通過服務貿易、海外直接投資以及資金流動,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日益融合。
(2) 與1983年設立聯繫匯率制度時相比,香港現時在經濟上對內地的倚賴多於當年對美國的倚賴。

 

 

 

問題

若維持匯率穩定仍然是香港貨幣政策的目標,那麼在目前的形勢下,港元與人民幣掛鈎,是否比與美元掛鈎更加適合?

 

理論

(1) 兩個經濟體系的經濟周期同步的程度,對兩地之間的最優貨幣安排有重要影響。若兩個經濟體系透過共同的產品及生產要素市場達到高度融合,並且經濟周期趨同,以及承受共同的經濟衝擊,那麼固定匯率或共同貨幣是最合適的貨幣安排。
(2) 然而,若經濟體系所受到的衝擊通常是特有的或個別的,而非共同的,則獨立的貨幣及財政政策更有助經濟體系因應衝擊作出靈活調整。


 

金管局的研究結果

(1)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周期自90年代以來越趨同步。
(2) 自2000年起,內地、香港及美國三地的經濟周期同步程度顯著增加。
(3) 短期來說香港的產出與物價走勢主要受其內部因素影響。
(4) 中長期來看,香港的產出及物價變化中分別有60%及45%的變動是受美國因素影響。內地因素主要影響香港的物價走勢,影響程度達三分之一。
(5) 若撇開來自美國的共同影響,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周期的趨同性則很低。換句話說,美國因素對兩地經濟的共同影響是造成兩地經濟高度同步的原因。
(6)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結構及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存在差異。這是兩地的內部因素缺乏相似性的主要原因。

 

結論

(1) 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合適的安排。
(2) 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亦非儲備貨幣,因此在技術上不可能作為港元的掛鈎貨幣。
(3) 聯繫匯率制度無需改變。


 

任志剛
2006年9月21日

 

 

有關刊物: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