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香港与中国内地及美国的经济周期的趋同性

匯思

2006年09月21日

分析香港与中国内地及美国的经济周期的趋同性

金管局的研究显示香港与内地经济日益融合,但两地经济周期同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地受到美国因素的共同影响。

今日出版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季报》中的一篇文章,分析了香港与中国内地及美国的经济融合与经济周期的趋同性,及其对香港汇率政策的影响,希望各位读者细阅这篇文章。下文是这篇文章的概要。

 

印象

(1) 通过服务贸易、海外直接投资以及资金流动,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日益融合。
(2) 与1983年设立联系汇率制度时相比,香港现时在经济上对内地的倚赖多于当年对美国的倚赖。

 

 

 

问题

若维持汇率稳定仍然是香港货币政策的目标,那么在目前的形势下,港元与人民币挂鈎,是否比与美元挂鈎更加适合?

 

理论

(1) 两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周期同步的程度,对两地之间的最优货币安排有重要影响。若两个经济体系透过共同的产品及生产要素市场达到高度融合,并且经济周期趋同,以及承受共同的经济冲击,那么固定汇率或共同货币是最合适的货币安排。
(2) 然而,若经济体系所受到的冲击通常是特有的或个别的,而非共同的,则独立的货币及财政政策更有助经济体系因应冲击作出灵活调整。


 

金管局的研究结果

(1)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周期自90年代以来越趋同步。
(2) 自2000年起,内地、香港及美国三地的经济周期同步程度显著增加。
(3) 短期来说香港的产出与物价走势主要受其内部因素影响。
(4) 中长期来看,香港的产出及物价变化中分别有60%及45%的变动是受美国因素影响。内地因素主要影响香港的物价走势,影响程度达三分之一。
(5) 若撇开来自美国的共同影响,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周期的趋同性则很低。换句话说,美国因素对两地经济的共同影响是造成两地经济高度同步的原因。
(6)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存在差异。这是两地的内部因素缺乏相似性的主要原因。

 

结论

(1) 港元与美元挂鈎的联系汇率制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合适的安排。
(2) 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亦非储备货币,因此在技术上不可能作为港元的挂鈎货币。
(3) 联系汇率制度无需改变。


 

任志刚
2006年9月21日

 

 

有关刊物: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