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匯率制度

匯思

2001年10月25日

聯繫匯率制度

聯繫匯率制度在動盪的時勢為香港帶來穩定。

正當港元與美元掛鈎在上星期踏入第19年時,有關聯匯制度是否適合香港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也許一些人對聯匯為何適合香港並不是很了解,我們更偶爾會被批評為固執及不顧社會大眾的意見,不過金管局其實很歡迎大家就此課題進行公開及客觀的討論。當然,我們對於聯匯有清晰明確的立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這個立場亦與由特區政府經財政司司長決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一致。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會聽取不同的意見,又或者會輕率處理所收到的意見。聯匯作為本港金融體系的基石,絕對應該受到公開監察。這也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所推行的政策符合社會的最佳利益。

客觀的討論包括反覆審查我們的貨幣政策的好處,以及為此而需要付上的代價。即是說,我們要有勇氣公開談論及接受其限制,同時也不要忽略其好處,即使我們已把這些好處都視作理所當然。但公開及坦誠的討論間中會引起誤解,以致出現謠傳指政策可能有變。在這些情況下,分析員、投資顧問及提供交易服務的公司自然會爭相發表意見,這樣事情便可能會越鬧越大。根據我們過去18年推行聯繫匯率制度的經驗,這些情況是無可避免的,不過經過一輪熱烈討論之後,一切又會回復正常,我們都會變得聰明一點,直至下一次的討論又再提醒我們聯匯制度的利與害,以及香港實際面對的選擇。

18年可以算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比我們在1974至1983年實施浮動匯率制度的時間已長了一倍。但對我們這些比較年長的人來說,要記起在1983年10月推出聯匯制度的原因並不困難。在最壞的一段時間,港元在兩日間大幅貶值15%,情況完全失控;市民對港元的信心崩潰,超級市場出現人龍搶購生活必需品;相信大家仍然記憶猶新。對我來說,這一切仍歷歷在目。當然,時移勢易,歷史未必會重演。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及銀行體系都比1983年時的穩健。然而,在全球化影響下,國際金融形勢亦比1983年時更加變化多端──大家都見到1997至98年間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其後讓匯率自由浮動的經濟體系的表現。此外,隨着美國恐怖襲擊事件令全球經濟進一步放緩,引起了許多在我們控制範圍以外,但又需要我們應付的一些危害經濟穩定的因素。

我們正面對極大的不明朗因素及壓力。我們應珍惜我們在銀行體系、金融基礎設施以至貨幣方面所享有的穩定。在現今動盪的時勢,能夠享有穩定這種優勢,實在是難能可貴。正如我這個星期在香港銀行學會的午宴上發言時指出,面對困難,我們應致力鞏固、保持及利用這金融穩定的優勢,而不是採取一些可能會破壞或影響穩定的行動。唯有憑藉我們這方面的實力與優勢,而不是一些意想不到及會危害穩定的奇招,才能帶領我們渡過當前的困境,以及讓我們能夠掌握未來的機會。

 

任志剛

2001年10月25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聯繫匯率制度的詳細資料

 

相關演講辭:

相關新聞稿:

相關刊物: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