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財新峰會

演講辭

2019年06月10日

2019 財新峰會

阮國恒,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

「金融開放與創新」

創新向前 迎接開放

  1. 很榮幸在今年的財新峰會,有機會跟大家談談創新與開放這個題目。其實,在金融領域裡面,追求創新與面對市場開放所帶來的競爭,從來都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借今天這個機會,我希望強調,不管「創新」和「開放」如何改變提供銀行服務的環境,銀行業都務必要守穏一條十分重要的底線:就是必須要「以人為本、以客為本」。
  2. 對於香港的銀行家來說,順應市場轉變,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舉個例子,在過去20多30年,香港銀行業提供服務的管道其實也經歷過一些重大的轉變:(一)初期由社區主導的銀行服務逐漸變成為由商業區為主要服務佈局;(二)近年來,銀行業又開始慢慢從商業區走回社區。因為銀行都發現,在商業區上班的銀行客戶使用電子銀行開始普遍,對實體分行的需求因而下降,結果就是銀行分行網絡的佈局也開始回流到社區。我講這個例子,好像跟「創新」沒太大的關係,但其實兩者背後的道理是大體一致的:無論是透過創新或者在提供服務上作出調整,銀行業的目標應該是更好地貼近客戶對銀行服務需求上不斷的轉變,才能夠服務好實體經濟,而不是透過創新和其他調整,單純去追求更大的利潤。
  3. 作為銀行監管者,金管局是怎樣看待銀行創新呢?香港銀行業夠不夠創新呢?金管局又有沒有好像一些人講阻擋創新的大潮流呢?讓我們先看一些簡單數字:在2013年的時候,在香港大概只有四成的銀行客戶擁有電子銀行帳戶,到了2018年這個比例增加到六成,香港電子銀行帳戶的數目也已經超過1430萬個。從這些數位可以看到,銀行在改革提供服務的管道,確實是取得了進展的。
  4. 金管局對於創新的政策立場一直都相當明確:我們認為,監管與創新從來都不是對立關係,在審慎監管銀行的同時,我們必須預留創新空間,讓銀行業可以持續成長。我們也認為,要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不光是要看某一個時間點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發展框架。金管局在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有三大基本方針:
_____
  • 第一,促進金融科技基建發展,鼓勵使用科技來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和客戶體驗;
  • 第二,引入良性競爭,鼓勵「科技」與「金融」這兩板塊協同發展,從而推進金融科技的應用;和
  • 第三,必須與各個行業參與者通力合作,完善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1. 金管局在2017年推出了「智慧銀行新紀元」多項措施,目標就是為了促進香港銀行業更好、更多的利用創新科技,來提升銀行的服務水平,同時也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
  2. 其實,金管局早在2016年推出了「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讓銀行在一個風險可控的環境裡,測試它們的創新產品,從而也降低了金融機構在推動新的科技應用場景中,因為可能犯錯而須要面對的成本。成本降低了,銀行自然就更願意嘗試利用創新的科技。2017年,我們進一步強化了「沙盒」,讓創新項目在構思的初期,就可以通過「聊天室」的方式,向金管局尋求監管意見。 總體來講,「沙盒」有效地便利了銀行和科技公司收集數據和用戶意見,也容許監管機構在科技應用研發的初期提供清晰、迅速的意見反饋,除了能夠加快產品上市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研發新產品和服務的成本。
  3. 「智慧銀行新紀元」的另外一項措施,是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這是全球唯一的平臺,能夠把超過30家銀行和電子錢包的帳戶全面接通,同時支持港元和人民幣全時實時運作的零售支付系統,交易金額已超過4000億港元和90億人民幣。另外,金管局也正在推動「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框架,鼓勵銀行開放產品和服務的對外介面,讓協力廠商來使用。這樣做有助於節省重複開發的成本,因此也可以加快創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到今年4月底,全港已經有20家銀行推出超過500個應用程式介面,方便協力廠商平臺獲取相關的數據。
  4.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智慧銀行新紀元」如何推動香港銀行業「創新」,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接下來,我想談談「開放」。在這個題目上,最近在香港比較熱的一個話題,就是虛擬銀行這個概念。其實早在2000年,金管局已經發出了《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可是當時的科技水準受到多方限制:寬帶網絡不夠寬、智能手機不夠智能、價格也昂貴。到了今天,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科技、機器學習、生物認證等等科技平臺都已經成熟,銀行服務也可以完全在線上運營。
  5. 為了順應虛擬銀行的最新發展勢頭,金管局在去年5月修訂了《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還在今年的3月至5月之間,批出了總共8個虛擬銀行牌照。這些虛擬銀行運營商來自不同背景,有傳統銀行、零售、科技金融、科技設備、電商平臺等等。根據他們提出的計劃,相關的持牌人有些最快大概在半年以後就可以提供服務。虛擬銀行開業以後,我相信可以為香港銀行服務帶來新的客戶體驗,同時金管局也希望他們真正做到在香港推動「普惠金融」這個目標。
  6. 金融科技固然為金融開放和創新創造了新的機遇,可是,我們也絕對不能無視科技廣泛應用之後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網絡安全。過去幾年,我們已經清楚看到,網絡風險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比如說,今年第一季度的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全球總數已經比去年底上升了八成,平均攻擊持續的時間更上升超過四倍。另外,光是過去幾年,不同的網絡安全事故已經導致全球過億網絡用戶的個人資料外洩。雖然香港的銀行業沒有發生過大型網絡攻擊事故,但是我們對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近日,金管局也收到了銀行報告一些沒有經過授權的小額轉帳交易,我們也因此公開地提醒公眾,須要留意相關風險,防止不法之徒盜用客戶的網上銀行密碼,進行非法交易。
  7. 另外,金管局早在2016年也推出了「網絡安全防衛計劃」,目的是加強銀行業在網絡世界裡的抵抗力。計劃是由三條重要的支柱構成:(一)為銀行提供一個防禦網絡攻擊能力的評估框架;(二)建立一個行業共用的網絡風險資訊分享平臺;(三)培育網絡安全專才。我很高興的說,這三項措施都已經順利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
  8. 我想談的最後一個觀點,是金融創新也應當考慮到系統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不能夠排他,反過來我們應該確保客戶在挑選服務上有充足的選擇。坦率地講,不管在甚麼時代、甚麼地方,都總會有一批沒有條件追上科技創新,或者不願意嘗試新科技的客戶群體。銀行必需發揮普惠金融精神,照顧這些客戶群的需要。這也是銀行業作為現代社會裡佔有獨特地位的金融機構,如何面向社會各階層,好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考驗。
  9. 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客戶高度信任銀行,往往會把畢生的儲蓄都託付給銀行,而銀行也掌握了大量客戶的數據,可以因應客戶人生不同階段,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正正因為如此密切的關係,銀行更加需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客為本」的精神,實踐「創新」,千萬不要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應該「跟著客戶走」,才可以真正服務金融消費者。在這個過程當中,金管局作為銀行監管機構,必定會作出適當的政策配合。
  10. 最後,我希望金融業、科技業和監管等不同板塊都能夠好好「創新向前、迎接開放」,我們一起迎接銀行服務面對的再一次轉型,好讓我們將來回頭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可以為今天大家所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謝謝大家!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19年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