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金管局一直积极推进央行数码货币,即「数码港元」的研发工作,作为现有货币形式的补充。「数码港元」在设计上可供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在批发和零售应用场景中使用。金管局目前正著力推进「数码港元」供金融机构在批发场景下的应用,并同时为香港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推广至零售应用场景做好准备工作。
金管局积极与业界、学术界及其他持份者保持紧密互动,并参与相关国际论坛,密切监察央行数码货币及其他新型数码货币的国际发展。
金管局的初期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可供金融机构使用的「数码港元」。在2017年,金管局透过「LionRock」项目开始相关研究工作。该项目是一个概念验证项目,旨在探讨「数码港元」在处理大额支付以及以货银两讫方式结算的潜在应用,是由金管局、三间发钞银行及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共同启动,并以香港地标「狮子山」而命名。
2019年,金管局与泰国中央银行启动「Inthanon-LionRock」项目,研究CBDC于跨境支付的应用。项目于2019年12月完成。双方已联同来自两地共10间参与银行成功开发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为基础的概念验证原型,并在2019年11月及2020年1月先后联合发表小册子和报告,刊载主要研究结果。
![]()
Inthanon-LionRock: Leveraging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to Increase Efficiency in Cross-Border Payments (小册子)(只备英文版本)
2020年,「Inthanon-LionRock」项目进入第二阶段。2021年2月,随著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的加入,加上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BISIH)辖下香港中心的大力支持,项目已进入第三阶段,并已重新命名为「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

mBridge项目透过开发测试平台,进一步研究DLT的能力,以促进多区域及24/7的情况下实时跨境的同步交收外汇交易,并探讨以本币及外币进行的跨境商业用例。参与机构于2021年9月联合发表报告,阐述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并介绍mBridge项目的研究范围。

Inthanon-LionRock to mBridge: 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只备英文版本)
2021年11月,金管局发布小册子,刊载mBridge项目的发展进度,包括潜在的业务用例、国际贸易结算试验和未来发展路线图。

mBridge: 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只备英文版本)
mBridge项目于2022年第3季迈进试行阶段,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试行,共有来自四个地区的20间银行参与,利用mBridge平台进行超过160宗支付及外汇交易,总额逾1.71亿港元。mBridge项目是全球其中一个率先以多种CBDC为企业跨境交易进行真实结算的项目。2022年10月,参与机构发布报告,阐述试行成果及所得。

Project mBridge: Connecting economies through CBDC(只备英文版本)
项目于2023年10月发布小册子,刊载项目的重要工作成果和下一步工作。

Project mBridge Update: Experimenting with a multi-CBDC platform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 (只备英文版本)
金管局于2024年3月展开「Ensemble」项目,以支持香港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Ensemble」项目旨在开拓创新的金融市场基建,透过「数码港元」畅顺地进行代币化货币的银行同业结算。项目最初聚焦代币化存款,亦即数码形式的商业银行存款。在「数码港元」的基础上,代币化存款可用于代币化资产交易。
「Ensemble」项目的重点是2024年推出的「Ensemble」项目沙盒,沙盒将进一步研究及测试代币化用例,包括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的交收,更有可能发展成新的金融市场基建,作为交易中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与代币化货币之间的桥梁。若沙盒能得到业界的正面回响,金管局将会考虑推动项目进展至试点阶段,以支持代币化存款及数码资产的真实结算交易。
有关Ensemble项目的一般查询,请透过电邮ensemble@hkma.gov.hk联络本局。另外,有关沙盒的查询,请透过电邮 ensemble_sandbox@hkma.gov.hk联络本局。
为推动制定业内标准及与时并进的策略,金管局于2024年5月成立了「Ensemble」项目架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详情请参阅以下的相关部分。
工作小组将推动制定业内标准,以支援「数码港元」、代币化货币和代币化资产之间的互通性。工作小组会就特定议题提出建议,初期会聚焦为代币化资产交易建立机制,透过「数码港元」畅顺地进行代币化存款的银行同业结算。
成立工作小组期间,金管局仔细地考量了各项因素,包括成员在推动发展香港代币化市场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关经验及能力和创新思维。金管局将与业界紧密合作,并适时检视工作小组的规模和组成部分。
有关工作小组的查询,请透过电邮ensemble_ac@hkma.gov.hk 联络本局。
金管局已完成构建沙盒 ,旨在利用实验型代币化货币促进银行同业结算,并集中研究代币化资产的交易。通过沙盒试验,金管局将验证代币化资产、代币化存款和「数码港元」之间的技术互通性,亦会让业界参与者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对代币化资产交易进行端对端测试。
在充分考量业界意向、市场发展趋势及创新发展的潜在影响后,沙盒的首阶段试验将涵盖传统金融资产和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并聚焦四大主题: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及贸易和供应链融资。金管局会继续积极与业界沟通,了解他们对代币化发展的兴趣,共同开发及识别有关代币化的新主题及用例。
金管局于2021年6月启动「数码港元」项目,研究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扩展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的可行性。随著「数码港元」项目的研究从「数码港元」本身扩展至对数码货币生态系统更全面的探索,项目于2024年9月易名为「数码港元+」。透过「数码港元」先导计划,金管局与业界紧密合作,深入探索及研究可供个人及企业可能使用的新型数码货币(包括数码港元和代币化存款)的创新用例。
基于2025年10月完成的「数码港元」先导计划之成果,金管局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供金融机构在批发场景下的应用。同时,金管局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因应国际发展、最新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为香港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扩展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筹备工作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金管局共进行了两轮关于发行「数码港元」的市场咨询,其中一轮是关于「数码港元」高层次技术设计,另一轮则是关于主要的政策及设计事宜。金管局于2022年9月发布文件,就香港如何更好地发展未来数码货币和支付领域提出了初步意见。
技术角度
金管局于2021年10月发布题为《从技术角度看「数码港元」》的技术白皮书,旨在探讨潜在技术设计方案,以发行及分发零售层面CBDC。有关白皮书以金管局与BISIH辖下香港中心联合研究的零售层面CBDC模型为基础。白皮书所提议的设计是首个由央行提出,在保护私隐方面有突破性安排的技术架构,能够在保障私隐的情况下追踪交易。

从技术角度看「数码港元」(只备英文版本)
政策及设计角度
金管局于2022年4月发布题为《从政策及设计角度看「数码港元」》的讨论文件,阐述「数码港元」带来的潜在效益与挑战、各种设计模式(包括发行机制及法律考虑)以及「数码港元」的潜在用例。
政策立场与三轨道方式
金管局进行了两轮市场咨询后,于2022年9月发布题为《「数码港元」— 迈出新一步》的政策立场文件,阐述金管局对「数码港元」的政策立场及未来发展路向。该文件概述了金管局将采用的三轨道方式,为将来可能推出「数码港元」作出准备。
为将来可能推出「数码港元」采用的三轨道方式:

第一轨道旨在为日后推出「数码港元」奠定技术及法律基础。
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并行,对用例以及有关「数码港元」的执行及设计事项进行深入研究。其中,金管局于 2022 年 11 月推出「数码港元」先导计划,透过与业界合作,共同进行连串试验来探索及评估「数码港元」潜在用例的可行性,并汲取实际经验。
第三轨道将归纳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成果,从而作出更全面的部署,并订下推出「数码港元」的时间表。第三轨道的发展将视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实际进度,以及本地及国际市场的相关发展步伐。金管局目前尚未就会否或何时正式推出「数码港元」作出决定。
金管局于 2022 年 11 月推出「数码港元」先导计划。该计划是第二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管局亦同时开发了「数码港元」沙盒,让「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参与机构能够加快概念验证原型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其用例,并汲取实际经验。
「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一阶段于2023年5月正式启动,深入研究了六个范畴的潜在本地零售用例,包括全面支付、可编程支付、离线支付、代币化存款、第三代互联网(Web3)交易结算和代币化资产结算。16间来自金融、支付和科技界的机构入选参与计划。
金管局于2023年10月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一阶段报告》,阐述试验结果、经验以及金管局的评估。先导计划第一阶段的试验表明,「数码港元」或可在三方面为现有支付生态系统带来独特价值,包括:可编程性,代币化及即时交收。由于先导计划下的试验均是在受控环境下以小规模形式进行,因此金管局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工作,以评估这些效益能否在实际场景大规模应用。

「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一阶段报告(只备英文版本)
金管局于2024年3月推出「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该阶段已于2024年9月正式展开,首要目标是评估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的新型数码货币(包括「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在各类创新用例中的商业可行性及可扩展性。11组业界试验涵盖三大主题,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
金管局于2025年10月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介绍主要成果及经验。试验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为用户带来好处。鉴于香港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及全面的消费者保障,公众对香港银行体系的稳健度高度信任,因此公众对「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的接受程度相若。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供金融机构应用,以支持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跨境支付场景,例如国际贸易结算。
展望未来,金管局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香港未来可能因应国际发展、最新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将「数码港元」扩展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筹备工作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助于金管局深入了解数码货币的未来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各中央银行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参考,更为金管局的代币化发展工作提供了指引。

「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只备英文版本)
金管局已于「数码港元+」下成立「数码港元」业界论坛,为参与机构提供一个协作平台探讨共同事项,包括有助大规模实施和应用新型数码货币的业界标准、监管指引及金融基建。
「数码港元」业界论坛深入探讨了大规模应用新型数码货币的共同挑战,并分析了相关的潜在障碍。作为论坛的主要成果之一,金管局将公布一套共通的代币标准,这些标准将有助于推动数码货币中可编程功能的广泛应用。这些标准旨在为「数码港元」的未来发展及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以更好地满足香港个人及企业的需求。
备注:尽管报告可能包含金管局的意见,但作者的立场或声明未必代表金管局的观点,因此不应被理解为金管局所认可的立场或声明。
Aurum项目
在零售层面CBDC方面,金管局与BISIH辖下香港中心及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合作开展Aurum项目,以创建一个两层CBDC系统原型。作为BISIH的首个零售层面CBDC 项目,Aurum项目研究零售层面CBDC的高层次技术设计。Aurum项目创建了一个两层CBDC系统原型,包括批发层面银行间系统和零售层面电子钱包系统,并于2022年10月发布报告阐述项目成果。
Aurum项目不仅为金管局其后的零售层面CBDC项目(例如另一个与BISIH联合进行的项目Sela)奠定坚实基础,亦透过让所有央行使用源代码及技术手册等方式为其他央行的CBDC旅程作出贡献。
Aurum项目:两层央行数码货币 (CBDC) 原型 (只备英文版本)
Sela项目
Sela 项目是金管局与以色列银行和BISIH辖下香港中心合作开展的联合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对政策、网络安全、法律和技术等领域的分析,测试零售层面CBDC架构在促进中介机构之间数码支付竞争和创新方面的可行性。透过采用项目所提出的架构,中介机构能够在概念验证中直接连接中央银行CBDC帐本。有关项目报告于2023年9月发布。
Sela项目表明,所提出的架构能够促进数码支付领域的竞争和创新,同时达到理想的访问及网络安全水平。此外,该项目亦表明公、私营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支持发展一个充满活力且有不同中介机构参与的生态系统。

Sela项目:可供广泛使用及安全的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生态系统 (只备英文版本)
演讲辞
汇思
《季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