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去看香港人民幣業務

匯思

2006年07月13日

從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去看香港人民幣業務

發展香港人民幣業務有助於香港為人民幣最終成為一種國際貨幣作好準備。

中國內地在急速的現代化發展下,已成為全球最龐大的經濟體系之一。以國內生產總值計,在2005年全球位列第四。按其他標準,例如外匯儲備額以及人口等,更屬全球之冠。內地經濟繼續急速增長,目前每年的實質增長率約為10%,遠高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系;若再加上人民幣兌大部分貨幣均升值的話,內地經濟在未來幾年的排名相信會迅速提升。

作為其中一個全球最大規模經濟體系的貨幣,人民幣自然將會像其他主要經濟體系的貨幣一樣成為國際貨幣。而內地有關當局已表明會逐步實現在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有關政策也有助人民幣晉身為國際貨幣。這個過程將會是循序漸進的,進度視乎資本項目的開放步伐而定。不過在這方面我們可看到有些有趣的發展。基於實際的經濟需要,及在內地有關部門推出的政策下,人民幣已有在境外使用。特別是在香港和澳門,以及在中國境外與內地邊境接壤的城市,內地居民在境外使用人民幣消費的情況日益增加。而在這些境外邊境城市,人民幣被用作支付所謂的「邊境貿易」,在某程度上人民幣在這些地區已成為硬貨幣。在人民幣自由兌換改革進程允許的情況下,隨着區內貿易急速增長,特別是與內地有關的貿易,人民幣將會成為亞洲區的主要貨幣之一。現時美元、歐元、甚至日圓是世界上的儲備貨幣。當中國內地發展為全球的其中一個經濟強國後,人民幣可能同樣會成為儲備貨幣,以及成為區內的支柱貨幣。

我相信這是必然的過程。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交易將會不斷增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發展處理有關交易的能力。正因如此,我們致力推動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及將人民幣併入香港先進的多幣種金融基建設施。

在2001年帶領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前往北京作周年訪問時,我首次向內地官員提出了在香港開辦人民幣業務。當時雙方的主要考慮是設立適當的渠道,讓在內地以外流通的人民幣回流到內地的銀行體系。其後,以及經過在2004及2005年分兩個階段在香港推出有限度的人民幣銀行業務,人民幣發展為國際貨幣的前景更見明確。利用香港作為人民幣踏上國際舞台的試點的好處,以及香港需要發展金融基建以應付日後增加的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國際金融交易,亦已變得更顯而易見。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基本法》第109條的規定,亦是在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表明的政策。以上提及的發展與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標是一致的,同時也是必須的。

我是一個沒有耐性的人,凡事都想昨天已經做好,因此,我當然希望有關發展可以快一點。不過我們必須謹慎,特別是在日趨複雜的全球金融環境下,需要留意開放步伐過急對內地貨幣及金融穩定的影響。首要的任務是確保一切做得妥當,這對內地及世界其他地區同樣重要。我們非常歡迎最近有關研究以人民幣支付在香港留用的內地進口以及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進展。我們會一如以往,與中國人民銀行及其他內地有關當局溝通和合作,以擬定相關的細節,使有關項目能盡快落實。

任志剛
2006年7月13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0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