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

匯思

2006年03月23日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

隨着內地資本市場不斷發展,香港應研究如何確保其作為內地企業新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

我在2005年11月17日於本專欄提到有關香港保持其作為內地企業新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的問題,但由於當時上市集資活動頻繁,並未引起很大關注。然而,這個課題對維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卻非常重要,因此我希望再次就此作出討論。

負責經濟事務,特別是負責金融體系的官員,最關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調動當地的國內儲蓄。對於儲蓄率高企(為本地生產總值的45%),並極需資金支持整體經濟活動(包括可提高經濟生產力的重要投資項目)的發展中經濟體系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與其他經濟體系的情況不同,中國內地要調動國內的儲蓄可以有兩個選擇,而這兩個選擇是互補和可以並存的。第一個方法是像其他經濟體系那樣,發展內地的金融體系,以提供穩定、可靠、多元化及有效率的資金融通渠道,但這個發展過程需時甚久,並要投放大量資源。另一個方法則只有中國才適用,因為中國實行「一個兩制」,在同一國家內有兩個不同的金融體系,使其可以充分利用香港比較完善的金融體系。

由於內地與香港的金融體系在結構上有重大差異,因此市場力量未能自由發揮作用以融通內地的儲蓄。這些差異包括兩地使用不同的貨幣、內地實施外匯管制,以及內地對境外(包括香港)的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的限制。結果是融通內地的儲蓄的機制有欠理想,並過度倚賴仍在實現現代化的銀行體系來融通資金。因此,內地極需透過資本市場使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然而,由於種種問題,這個目標尚未能有效地得以實現:近幾年內地資本市場的首次上市集資活動並不活躍。很多首次上市集資活動都是在香港進行,但此舉只是將境外儲蓄吸引到內地而未能達到融通內地的儲蓄這個目的;有人甚至認為內地並不需要這些境外資金。當然,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有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卻使內地樂意將儲蓄投資於優質內地企業股票的投資者感到不滿。正是基於這個想法,加上有關當局渴望能更有效融通內地儲蓄,促使我提出香港能否保持作為內地企業新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這個問題。解決內地資金融通問題的方法,順理成章就是加快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步伐。

此外,一個創新的方法是容許內地投資者投資於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股票。這樣便可以通過香港的金融體系,把內地的儲蓄引導至內地企業,從而達到融通內地資金這個重要的政策目標,同時又可滿足越來越感到不滿的內地投資者的需求。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樣會使資金外流,在內地資本帳管制措施下是不容許的。然而,只要有關資金僅限於用作投資於H股,所有外流的資金只不過是有關H股首次上市時已流入內地的資金的一部分,而中國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境外資金,更何況內地可透過如「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機制來密切監察資金流動情況。無論如何,現有或新發行的H股也可重新包裝為類似中國預託證券等金融工具在內地銷售,以滿足內地投資者的需求。兩地同時上市亦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即「H + A同步上市」或「先H後A」),但為了市場的健康發展,這兩類股票應可互換,買賣價亦應相若。在內地全面取消有關管制措施,以及能倚賴市場這無形之手之前,可能需要一個套利機制,以平衡有關股票在兩地的價格。由於此舉涉及外匯交易,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可能需要參與這套利機制。

 

任志剛

2006年3月23日

 

有關演講辭 :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0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