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副局長Bernard(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禤主席Mary(香港銀行公會主席)、各位商會代表、嘉賓、中小企的朋友,大家好!Welcome everyone to today’s SME Expo!
- 很高興出席由香港銀行公會(銀行公會)今年主辦的第三場中小企論壇。在過去兩場論壇中,銀行與專家已經向商會及中小企代表分享數碼和綠色轉型的經驗信息。今天的主題¾「跨境視野」¾將會與大家分享中小企如何拓展海外市場、銀行如何與中小企「拍住上」,衝出香港。
-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指出,「Uncertainty is the new normal and it is here to stay」1。全球各地轉型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新常態」,而且預期會持續下去。高度的不確定性導致全球貿易格局轉變以及供應鏈的重新調整,難免會對香港企業的營運和推廣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同時也會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要抓緊機遇,中小企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求變、升級轉型,達至長遠持續發展。
- 事實上,對於香港企業來說,開拓跨境業務並不陌生。從80年代的「北上」到中國內地設廠,到近年通過電子商貿開展新市場,香港中小企由本地營運開始,再走向線上,然後進軍國際,有不少成功個案。例如有本地手機殼品牌由當初僅有兩位創辦人經營的網店,發展至今日不單在港擁有10家門市,更成功「走出香港」,在線上和線下拓展至全球超過九個地區,每月賣出逾10萬個手機殼。
- 另一個本地設計創作品牌,現時在香港及新加坡都擁有旗艦店,在歐洲各地亦有推出其品牌授權的設計,亦不時走訪世界各地舉行展覽,並曾應邀在世界多地的著名博物館展出。
金管局與銀行業支持企業拓展跨境業務
- 金管局與銀行業非常明白中小企需要求變的迫切性,一直致力於支持中小企持續發展和升級轉型,尤其在資金、提供諮詢和專業服務,以及建立網路三方面,協助企業跨境拓展業務。
- 在資金支持方面,金管局與銀行公會於去年成立「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參與的18家銀行,已經在各自的貸款組合中,預留中小企專項資金,總額從去年10月的3,700億港元,逐步增加至目前超過4,200億港元,進一步支援客戶獲得所需資金,為中小企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持。
- 在提供諮詢和專業服務方面,銀行除了向有意「走出去」的中小企客戶安排度身訂造的跨境融資方案,也向他們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財資服務,及其他專業意見,協助中小企更好、更快適應新市場的文化、法規、監管和金融制度。銀行也可以透過海外分行及業務網絡,讓當地的專業團隊充當起客戶在當地的「盲公竹」,協助客戶更容易進入和適應新市場。
- 至於建立網絡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協助眾多企業,包括中小企作為聯通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橋樑。作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在2024年與香港來往的商品貿易總額達13,000億港元,相當於香港商品貿易總額約14%,並於過去數年持續錄得增長。因此,金管局近年致力促進銀行和企業利用香港的優勢和平台去開拓東盟市場的相關工作。
- 隨着更多企業在東盟國家等地設立業務,銀行的龐大金融網絡能夠助力本港企業接通海外市場。因此,金管局積極鼓勵銀行培育區域知識和區域網絡,讓銀行更能配合客戶在東盟地區發展。
- 此外,金管局今年聯同銀行公會舉辦多場活動,主力拓展東盟市場,吸引了超過500位本地和海外的銀行家和企業及政府代表,就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的營商環境和業務發展進行交流。這些活動促進了區域合作,尤其是幫助香港的銀行和企業抓住區內的新機遇。
- 金管局也參與了銀行公會首次與香港工業總會組織的海外代表團,與超過40位銀行界及本地企業代表訪問越南,與當地政府、商會和各行業代表會面,深入探討當地的營商環境、商業機會及便利措施,以實際行動加強香港、越南兩地銀行體系及商界於不同領域的跨境合作,共同開闢更多貿易走廊的新機遇。
結語
- 在多變的新常態下,中小企除了鞏固自身優勢之外,也需要主動轉型和開發新的業務市場,適應大環境轉變洪流。在接下來的討論環節,業界專家會從規劃、實踐和業務增長等多角度,分享他們對拓展跨境業務的寶貴見解和成功經驗,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 金管局與銀行業必定會繼續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企的持續發展,一同抓緊跨境合作機遇。
- 預祝大家今天下午有收穫滿滿的討論環節。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