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各位嘉賓、傳媒朋友,大家好!
數據基建推動實體經濟
先進數據基建的四大核心元素
一、政府數據,開放共享:
先進的數據基建應該便利金融機構在獲授權下,連結最值得信賴的政府數據源,再加以運用。
二、替代數據,無縫傳輸:
如果金融機構把握替代數據更實時及更精細的特點,就可以作出更精準的信貸決定和提供更度身訂造的客戶服務。
三、數碼基建,統一認證:
提供統一的數碼方式以認證企業身份,例如政府數字辦將於明年年底逐步推出的「數碼企業身份」平台(CorpID),便利企業享用數碼化服務,同時確保數據可信度。
四、數據無彊,跨境共享:
要具備拓展至跨境應用場景的能力,實現跨境數據驗證等用例,為整體數碼經濟發展帶來更大效益。
數據基建如何有助商貿發展
一、善用數據令中小企融資更易、更快、成本更低:
完善的數據基建有助實時收集數據和進行分析,便利企業更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及早進行部署,更快調整供應鏈,而銀行有了更多數據,亦可以更靈活地貸款去配合中小企的需要。
舉個例子,一間電子產品零售商預期市場對電競配件的需求將會大增,為了提取資金及早增加庫存,可能要向銀行額外借貸。銀行考慮貸款申請時,如果能夠在客戶同意下,通過CDI取得零售商的銷售和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將有助於銀行加深對客戶業務的理解和信心,提升貸款批核的機會,縮短審批的時間,效率亦會提高,因為企業無需提交紙本文件。能夠及時獲取資金,得以調整供應鏈安排,抓緊商機,這對中小企十分重要。
而隨着收集數據的效率提升,金融機構亦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數據分析,例如透過建立信用評分模型,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幫助他們考慮企業的融資申請。就此,我們正進行概念驗證項目,推動商業信貸資料庫(CCRA)營運商建立企業信用評分和基準,首階段先運用CCRA的歷史信貸數據,而下一階段將會進一步運用CDI其他數據,建立信用模型。銀行參考這些信用評分分析信貸風險,可望簡化貸款流程,令更多中小企受惠。
二、做好數據互聯,包括跨境互通:新世代數據基建可以提高系統的互通性,便利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無縫共享數據。例如現時CDI已通過與數字辦「授權數據交換閘」(CDEG)的連接,接通公司查冊等數據,便利銀行為從事商貿的企業開戶,同時,CDI也可以直接分享土地查冊、支付、電子報關、商業信貸紀錄等數據,協助銀行進行信貸評估和審批,省時省事,提升中小企客戶融資體驗。
而隨着數據基建的發展更趨完善,我們亦希望能夠讓不同地區的數據源互通。事實上,本港銀行有不少客戶都從事進出口貿易,銀行除了掌握這些客戶自身的營運狀況,也需要了解客戶的貿易對手的信貸狀況,從而更準確地評估風險,增加進出口貿易商獲取信貸批核的機會。
三、結合新興科技創新融資模式:
香港的數據基建已經開始穩步發展,加上銀行和商貿流程亦利用新興技術進一步數碼化,將為我們帶來更多有創意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例如Cargox數據平台運用海陸空貨運物流數據,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最新技術,協助驗證貿易真實性,亦可帶來創新的貿易融資方式,令整個流程變得更快、更高效而成本更低,實現更透明的交易環境。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