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香港優勢 融入灣區發展」

演講辭

2018年05月03日

「善用香港優勢 融入灣區發展」

陳德霖,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於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演講)

孫啟烈會長、戴北方主席、黃友嘉主席、各位來賓:

  1.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午餐會,與大家分享我對香港如何善用自身優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幾個看法。

大灣區:地理區域概念提升為經濟區域概念

  1. 從地理概念來看,大灣區覆蓋珠三角近56,000平方公里的地域,由內地九個市和香港、澳門組成,人口超過6,900萬,經濟規模達14,000億美元,是中國最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地域。相比世界的大型城市群,例如美國的紐約灣區、加州灣區或日本的東京灣區,都毫不遜色。
  2. 但中國大灣區和世界的大型城市群有一個極大不同之處,就是我們有兩個特別行政區,三個關稅區,所有貨物和人員跨境都要接受檢查才能通行。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但一國兩制同時又對港澳與內地的經濟發展融合帶來挑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與港澳之間的貨物、人員和資金的流動,帶出世界其他的大型都市群沒有的問題。在外國的都市群,生產要素基本上自由流動,沒有障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交通運輸基建跟不上發展,例如塞車,降低人流和物流的效率。但總體來說,世界上其他的大型都市群基本上是地理和經濟融合二而為一的區域。
  3. 但是我們的大灣區是有所不同,在一國兩制下,貨物、人員、資金的跨境流動需要通關。要在大灣區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的經濟區域,首要任務是要在基本交通運輸和通關口岸設施痛下苦功,要出盡全力投放資源。在這方面大灣區將會出現新的局面,因為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線在今年開通,以及遲些兒在蓮塘開通新口岸,香港和內地大灣區都市群的連接基礎建設將會大大提升,有利兩地人員及貨物跨境流動。
  4. 但我認為光是加大運輸基建還是未足夠,因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群與港澳之間的人員流量是驚人的,但同時亦是正常的。去年,香港的海路和陸路口岸每日過關人次超過68萬,而且這會隨着大灣區生活和工作圈的形成和發展不斷遞增。所以我們必須要勇於創新,敢以新思維和充分利用近年突飛猛進的新生物認證科技,尤其是臉容、靜脈認證等,去簡化兩地居民跨境時,無論是一地兩檢和兩地兩檢,所需的程序和時間,盡量促進人員在大灣區城市群跨境流動的效率。

大灣區居民的資金流動

  1. 世界上發達的大型都市群都是容許生產要素在區內完全自由流動,所以能形成在一個地域內的經濟融合體。我們的大灣區則有所不同,但只要我們能做到兩地人員基本上可以高效地過關和流動,那麼大灣區就很有條件發展為世界上最有潛力和活力的由大型城市群組成的超級經濟灣區。
  2. 「錢跟人走」是一個顯淺的道理。所以首要解決人在交通運輸和通關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後,仍然要處理好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人員跨境流動,不論是工作、營商、消閒、居住、退休所衍生對資金流動和管理的需求。這種需求有三方面:

    (一)

    最基本的資金流動需求是支付:近年內地的手機支付系統發展神速,很多購物消費和個人對個人支付都通過例如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來進行。雖然香港的電子錢包也在迅速發展,當中也包括一些内地支付商在香港營運的電子錢包,但目前還未能跨境在內地使用,令到香港居民在內地消費和支付時覺得很不方便。所以我們希望能盡早開通和理順香港居民進入大灣區時的跨境支付安排。事實上,現在內地居民來港消費,已可以用內地錢包和銀行卡在香港許多商戶通行無阻地使用。

    (二)

    基本的銀行服務:兩地居民跨境流動,除了日常消費、購物的支付外,亦經常需要基本銀行服務。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是對所有非居民開放,大灣區的內地居民在香港開戶基本上不成問題。但香港居民在內地開戶則受到一些限制,程序較為複雜,並不容易。要方便大灣區內人員的有效流動,方便跨境的休閒、工作和退休,就要在香港居民在內地開戶方面加緊研究和落實一套簡易可行的新安排。

    (三)

    第三方面是理財:由於越來越多港人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置業和退休,除了基本銀行服務外,亦會有理財的需要。當然現時內地還有資本帳流入和流出的管理和管制,但為了促進大灣區的戰略發展,有需要考慮推出一套先行先試的管理辦法,令兩地居民可以在指定範圍或規模內將資金跨境轉撥,以作為理財之用。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估計會於短期內出台。在《規劃》的策略方向和框架下,香港金管局會和內地相關當局加快研究合適的措施,滿足上述香港居民在內地跨境支付和資金管理的需求。

香港如何幫助大灣區的內地企業走出去

  1. 中國內地自2005年以來,企業往境外直接投資增速很快,而自2013年起每年對外直接投資額都超過一千億美元,其中當然包括往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和樞紐,長時間佔內地全部對外直接投資近60%的比例。為甚麼香港能夠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跳板呢?當然香港是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國際商貿和金融中心,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想指出,與其他國際商貿和金融中心相比,香港具備有三個不可模仿或取代的獨特優勢:

    (一)

    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毗鄰內地,大灣區的城市群在三個小時內基本上坐車、坐船都可以到達,形成一個有6千多萬人口的超大型生活和工作圈。這地理因素使到大灣區的內地企業能更方便使用香港的商貿和金融平台走出去,打入國際市場。這也是國內和國外的任何城市或金融中心無法相比的。

    (二)

    一國兩制安排:上文說過,一國兩制安排形成大灣區出現三個關稅區和人員跨境流動要通關的情況。但一國兩制又為香港發揮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尤其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非常有利條件。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都大力支持香港發揮其優勢,令香港可以融入內地發展大局,使香港可以維持長期繁榮穩定。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一定可以自身的優勢協助內地尤其是毗鄰的大灣區的企業走出去,加快拓展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

    (三)

    香港的真正中、英雙語普通法法制:大家都明白,國際間的商貿和金融活動和契約主要使用普通法的法律和仲裁制度。在世界上行使普通法的地方中,香港是獨一無二的真正中、英雙語制的司法地區。香港的成文法法例,全部都有中、英文皆具同等法律效力的版本。再者,根據一些統計,香港的事務律師有超過八成、大律師有六成具備雙語能力。在司法機關方面,現時法官中有大約九成具備雙語能力。在香港各級法庭除了終審法院只用英語外,都有頗大的比例是使用中文。我相信香港的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將會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經營國際業務和投資時提供極為吸引的條件,大大有利內地企業使用香港作為國際業務的跳板和管理中心。

  1. 最後,我想說,國家領導人多次重申中國未來會堅持改革開放,包括推進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有着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只要我們努力不懈,自強不息,發揮好「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戰略定位,善用自身獨有的優勢,香港將會機遇無窮,前途亮麗。
  2. 謝謝大家!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18年0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