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為「虛擬金融城市」

新聞稿

1998年02月05日

香港成為「虛擬金融城市」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一九九五年底成立的一個非正式工作小組,專責研究 香港金融市場發展資訊科技的長遠策略,今天(2月5日)發表研究報告。 小組預期香港可能會成為全球首個「虛擬金融城市」(Virtual Financial City), 所有金融交易均能完全以電子化方式緊密地連繫起來。

曾蔭權在1995至9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把香港發展為以服務業為 主的經濟體系。要落實這個構思,必須有世界級的金融技術基礎設施。因 此,財政司司長在1995年下半年決定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小組成員 來自私營機構與政府部門,負責找出香港金融基礎設施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及制定在21世紀把香港發展為金融技術超級城市的構思。

曾蔭權表示:「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維持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 地位,就要具備有效率和穩健的金融基礎設施。」

他說:「我們必須利用一流的電訊基礎設施,來提供一流的服務。政府會 主導整個社會朝著這個最終目標 -- 使香港在下一世紀成為「虛擬金融城市」-- 進發,而私營機構的參與也不可或缺。」

根據該報告,香港應致力發展直接處理程序 (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 由交易開始至最終結算和確認都完全電子化。直接處理程序能夠減低成本, 以及加強風險和流動資金管理。此舉有助香港發展電子商業和電子支付模式。

非正式工作小組建議成立「金融網絡」-- 一個保安措施完善的內聯網,專為 香港所有金融機構和認可用戶進行金融交易而設,有助促進在交易、結算、 交收和託管中以電子化方式交式數據。這樣,銀行、證券公司和它們的客戶 就能夠完全經由電腦系統買賣股票、債券、衍生工具和外匯。

非正式工作小組預見香港可能是全球首個地方,能夠以電子媒介達致即時貨 銀兩訖 (Delivery versus Payment)、即時匯款同時交收 (Payment versus Payment) 以及即時付款同時轉移產權 (Transfer of title versus Payment),並成為 首個「虛擬金融城市」。這個構思會使香港成為向中國和亞洲提供金融和其他 服務的中心。

報告亦指出,政府利用資訊科技向市民提供服務,可減省人手,提高透明度。

非正式小組在報告的總結部分建議政府就下列五方面聘請顧問進行研究:

  1. 找出任何技術問題和新的技術要求,推行直接處理程序。
  2. 研究電子銀行對監管政策的影響。
  3. 建立「金融網絡」的方法,以促進整體金融業完全以電子化方式處理交易的模式。
  4. 研究如何在證券和期貨結算公司以及銀行同業的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之間建立聯繫, 以確保有穩健的電子結算交收系統。
  5. 研究政府如何能與私營機構合作,制訂如數碼簽署等保安標準, 以及建議設立的資訊科技局如何能調節現行法律、監管制度和基礎設施,從而 促進電子商業和支付模式的發展。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沈聯濤是非正式工作小組的主席,他說:「我要多謝各小組 成員,他們實在貢獻良多。此外,小組也曾向多位專家尋求技術意見,我們謹在此 向他們致謝。」

香港金融管理局

1998年2月5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1998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