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星期的《匯思》中,分享了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的一些工作,包括推動銀行採用金融科技,以及培育金融科技人才與企業。要令香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除了以上提到的「軟基建」外,穩健的金融「硬基建」同樣關鍵。
金融基建好比一條高速公路,讓資金和金融資產能在經濟中安全而高效地流通,而「數碼橋樑」則連接金融體系的各個部分,防止其形成削弱效率、阻礙創新的孤立的「數據孤島」。因此,穩健的金融基建對於香港建立一個安全、高效及具包容性的金融系統至關重要。
金管局透過「金融科技2025」強化金融「交通網絡」建設。今天,我想與大家特別分享兩大重點:探索央行數碼貨幣(CBDC)及建設新世代數據基建。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構建香港未來金融體系的核心支柱。
重塑數碼時代的貨幣
香港早已擁有先進的支付系統,是全球唯一擁有支援四種貨幣的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的金融中心。2018年推出的「轉數快」進一步令零售支付更暢順便捷。「轉數快」現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實現跨銀行及電子錢包即時轉賬。近年,「轉數快」亦相繼與泰國及中國内地的同類系統實現互聯,為跨境支付提供更多途徑。
在此良好的基礎上,我們早於2017年便開始研究以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為基礎的新型數碼貨幣——央行數碼貨幣(CBDC),亦即「數碼港元」。透過「金融科技2025」,我們加快了這些工作,並從實驗邁向實踐。「數碼港元」是由金管局發行,沒有信貸風險。因此,我們初期的工作重點是探索「數碼港元」在批發層面的應用場景,特別是用作國際貿易支付。mBridge項目將「數碼港元」與中國內地、泰國及阿聯酋的央行數碼貨幣互聯,令跨境交易的處理時間由原本的數天縮短至僅需數秒。隨着項目於2024年進入最簡可行產品(MVP)階段,這條嶄新的金融「高速公路」已顯著提升企業跨境支付的效率。

我們在DLT的探索促使我們進一步研究代幣化(tokenisation)可如何改善我們的金融系統。代幣化就如同升級至「智能公路」,能將現實世界資產,如貨幣、股票等,轉化為可作即時交易的數碼代幣,令交易更快捷、更順暢。因此,我們去年推出Ensemble項目,推動香港代幣化生態圈的發展。項目自推出以來,迅速在本地及國際層面獲得廣泛關注,我們已與巴西、法國及泰國的央行合作開展跨境代幣化用例研究,并聯同業界在沙盒實驗中研究了20個代幣化應用案例,探索利用代幣化存款進行數碼資產交易結算的實際應用,同時以「數碼港元」作為生態系統的貨幣支柱。這些進展協助企業更快捷地調動資金及更有效地管理其流動性,從而降低成本,為企業與公眾帶來更順暢的金融服務體驗。
Ensemble項目的優勢在於香港的獨特定位——兼具清晰的監管框架與深厚的市場基礎,能匯聚央行與私營創新者,並創造一個能將試驗轉化為可行方案的環境。我們與業界的合作,配合香港穩健的金融市場及多元的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了一個理想的試驗平台,讓代幣化概念在真實市場反饋中得以驗證及完善。
我們亦探索「數碼港元」在零售層面讓市民應用的可能性。最近完成的「數碼港元」先導計劃,收集了業界的寶貴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完成相關政策、法律及技術層面所必須的準備工作,為未來可能擴展「數碼港元」至零售層面的應用做好充分準備。
這些「數碼港元」與代幣化相關工作屬於一個宏大願景的一部分:建立一個完善的數碼貨幣框架,促進「數碼港元」、代幣化存款及受監管的穩定幣等不同形式的代幣化貨幣互補共存,以支持金融業界的金融創新,推動香港建立一個具活力與創新的數碼貨幣生態系統。
搭建橋樑以貫連數據孤島
正如島嶼有賴橋樑連結,以免成為孤島,我們的金融體系亦需要「數碼橋樑」接通「數據孤島」。因此,「金融科技2025」策略的另一重要支柱,正是要發展新世代數據基建,構建安全互通的「橋樑」,在數據擁有人同意下,便利數據在島嶼之間流動。
這正是設立商業數據通(CDI)的重點。自2022年推出以來,CDI已成為安全的「橋樑」,連接銀行和多個數據提供方,短短三年,已經與26間銀行和17間數據提供方建立了穩健的夥伴關係,數據涵蓋範圍由初期的支付、電子商貿紀錄、進出口報關等,擴大至政府數據。截至2025年9月,CDI已促成逾71,000宗貸款申請及審查,估計涉及的信貸批核總額超過581億港元。由曲奇餅店、甜品屋,到寵物用品店及冷凍食品進口商,不少中小企借助CDI,成功克服申請銀行貸款時的各項挑戰。

「數碼橋樑」同樣惠及個人及大型企業。隨着香港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框架及「戶口互聯」(IADS)服務的推行,客戶只要授權同意,就可在不同銀行及平台間安全共享資料,體驗更快捷、更便利的金融服務。目前,我們已推出超過1,200個API,月均使用量超過9,600萬次;IADS服務則由15間銀行採用,吸引逾7萬名用戶,每月處理跨行數據傳輸超過1,000萬次。
最後,政府、銀行及跨境合作夥伴之間實現互聯,簡化核實官方紀錄的程序,令金融服務流程更暢順。現時CDI已連接公司註冊處及土地註冊處等最為可信的數據源,每月自動化處理逾150萬次查冊。CDI的互聯亦已擴展至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為銀行增添可靠渠道,核實跨境借款人和企業的資料。這些措施均能減省文書處理、縮短延誤,提升整個生態圈內的金融服務水平。
金融科技2025與展望未來
回顧「金融科技2025」,我們所建構的金融「高速公路」與「數碼橋樑」已經帶來實質效益——更快捷、更具成本效益的的支付方式,更順暢的融資,以及連接銀行、企業與政府的穩健的數據基建。但優質的基建從來沒有真正「完工」的一天。正如現實中的公路網絡,金融「硬基建」亦必須持續優化,配合新科技,以滿足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些成果亦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在最近的一項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中,香港在金融科技類別位列榜首,反映我們的金融基建不僅走在技術前沿,其穩健性更有助金融市場發展新領域,進一步確立及鞏固香港作為領先金融科技樞紐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融科技2025」雖然接近尾聲,並為香港數字金融的未來奠下堅實根基,但我們的旅程並未止步於此。在踏入第十屆香港金融科技周之際,我們將公布香港下一階段的金融科技發展藍圖,確保香港繼續走在金融科技的最前沿。敬請期待!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