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對決科技金融(FinTech vs TechFin)

匯思

2017年06月14日

金融科技對決科技金融(FinTech vs TechFin)

月初我去了一趟深圳,造訪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和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並參觀兩家在發展和應用金融科技(FinTech)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平安科技和微眾銀行。短短一天的訪問令我獲益良多,對金融科技在內地的高速發展有深入的了解。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我此行的感受和啟發。

金融科技(FinTech)能否顛覆傳統金融業?

近年金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在支付領域,湧現大批提供新穎而便利服務的平台商,極受市民歡迎,並搶佔傳統銀行在這方面盤峙多年的雄霸地位。金融科技來勢洶洶,以致有些人認為,這股趨勢持續下去,傳統銀行和金融業會被徹底顛覆,甚至淘汰。我就這問題不斷深思,得出的結論是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不致於被金融科技顛覆或淘汰,這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

(i) 傳統銀行很多是財力雄厚,資源豐富,過去確實可能不太注重金融科技。但時移世易,客戶不再滿足於傳統的服務模式和效率,加上外來競爭加劇,很多銀行都正在加大、加快金融科技的投入和開發,最明顯的例子是最新的生物驗證技術(指紋、面容、聲音等)和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的研究和應用都有銀行的積極參與。可以預見,將來銀行會大規模地應用新的金融科技,不論是自身開發或由第三方提供,去維持競爭力和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也不能排除有小部份銀行基於各種原因跟不上科技潮流的發展,相形滯後,因而面對很大的客戶流失風險。

(ii) 銀行業不論使用什麼科技去服務客戶和競爭,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基本元素,就是需要為客戶的存款安全和理財交易的權益提供一定的保障。不論是使用算盤、計算機、電腦或手機去進行金融交易,都只是一種手段,其本質並沒有改變,社會要求保障,政府就有責任去監管。金融科技確實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務,例如以手機去做支付和理財等交易廣受歡迎。但無論是當面或經手機銷售投資產品,同樣需要讓投資者深思熟慮、看清條款、明白風險。以新的金融科技銷售產品,如何避免令用戶只求便捷而倉卒做出決定、導致重大的損失呢?在網上銷售一些結構複雜或很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又如何能讓投資者明白當中的細節和涉及的風險呢?這些問題都反映出在便捷與投資者保障方面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平衡。

金融科技鬥科技金融(FinTech vs TechFin)會誰勝誰負?

最近聽到另一種說法,就是科技金融(TechFin,意指以科技起家的公司涉足金融領域),會蠶食甚至取代傳統金融業。讓我們看看內地幾家具代表性的企業。一家從電商起家,雄踞網購市場,進而創立支付平台,幾年間在電子支付領域異軍突起,然後大舉進軍金融領域。另一家以社交通訊作起步,繼而借助巨大的網絡資源開拓支付平台,然後創立主攻微小貸款的銀行。還有本業是保險而業務範圍已不斷擴展至各個金融領域,借極強大的科技支撐,成為一個金融和科技公司的合體。

如果這些公司可以稱為科技金融公司(TechFin companies),它們會不會淘汰傳統的金融機構呢?對這個問題我亦作出反覆思考,我認為科技金融肯定會為傳統金融業帶來極大競爭壓力,亦會改變、改造提供金融服務的模式和生態,但它難以取代傳統金融業。

理由很簡單,科技公司開發各類平台和應用程式去為客戶提供方便和多元化的服務,由商貿、購物、一般支付、社交和生活(social and life style),可以是海濶天空,創意無限。但一旦科技公司進入金融領域,就不能、亦不應脫離社會和市民對存款和投資者保障的要求,因為科技無論多新,都不會改變金融交易的本質。然而,這並不代表科技金融公司一旦接受監管就沒有競爭力。相反,我相信它們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因為它們的服務模式和科技平台的設計首先是圍繞着客戶的消費、購物、社交和生活而形成,只需要將客戶的投資理財和保險需求的元素加入目前的平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服務。一個成功的標準就是公司能否提供一個涵蓋客戶每天衣、食、住、行、保健、支付、交費、理財等需要的一站式服務平台,試想像只要打開一個程式,基本上整天生活所需的都能照顧到,那是多麼方便和寫意呢。傳統銀行或金融機構目前達不到這要求,有些銀行正開始起步,但遲起步總比不起步好。很多銀行因為種種原因,不易自主開發一站式服務程式,但它們大可夥拍其他FinTech或TechFin公司,減低成本和時間,爭取早點與TechFin公司一較長短。學無前後,達者為先,競爭帶來效益和進步,獲益的將是消費者和投資者。

最後我想提出一點,香港與深圳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可以優勢互補。香港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銀行和金融機構林立,有良好穩健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將國際企業「引進來」內地、讓內地企業「走出去」海外的跳板和樞紐。深圳金融業發展迅速,又有強大的金融科技產業支撐,是內地金融科技專才的集中地。我和何曉軍主任 (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都同意,兩地要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科技的互聯互通,達至雙贏。

另外,我和邢毓靜行長(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都同意,應該加強深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盡量考慮在適當的情況下,先行先試,為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作出貢獻。 

金管局的監管原則是「風險為本」和「科技中立」,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新科技如何應用於金融活動或交易,只要牽涉到需要保障存戶和投資者這一本質,我們便需要也會作出合適的監管。話雖如此,我們進行監管的手段和工具亦可能要有別於以往沿用的一套。但我想强調,在「風險為本」的大前提下,金管局是支持和擁抱科技和創新,因為它可以為市民帶來更大的方便、效率和安全。這也是為什麼金管局近年採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儲值支付工具發牌制度、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FFO),夥拍科學園和數碼港促進金融科技、推出銀行界的「監管沙盒」等等。往後,我會繼續與大家匯報和討論金管局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工作。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陳德霖

2017年6月14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7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