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入和潛在風險

匯思

2009年11月19日

資金流入和潛在風險

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全球經濟開始回穩,金融體系正在恢復,最壞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然而,環球經濟仍然存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香港經濟正逐步復甦,目前市場共識是,假如外圍環境沒有構成大礙,明年香港經濟增長達3.7%。不過,在全球低息環境和大量游資充斥下,香港明年要面對一個潛在風險,那就是資產價格上升過急,超乎實體經濟的支持。

有人認為,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沒有本身的貨幣工具 (也即是利率) 以應對大量資金的流入而引致的通脹和資產價格上升的壓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環顧亞洲不少經濟體系,現時正同樣面對大量資金流入和資產價格上升的問題。理論上,這些經濟體當然可以加息,以抑壓通脹和資產價格上升過急的趨勢,但同時又恐怕一旦加息,會令套息盤更活躍,資金流入會更多。這些經濟體因此亦處於兩難局面。

究竟香港現時有沒有資產泡沫?要回答這個問題殊不容易。短期而言,金融和物業巿場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巿場情緒向好時,解釋資產價格上升的理由眾多。我們雖然不容易評估巿場是否過熱,但根據過去經驗,我可以肯定的說,資產泡沫越大,爆破時破壞力越大。屆時不論政府及其經濟、金融顧問如何努力應對,社會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香港上次的資產泡沫在1997年爆破,資產市場劇跌和經濟衰退互為影響,引發惡性循環:消費市道萎縮,令失業率上升,市民收入因而急跌,進一步引發樓市往下沉,經濟低迷,香港因而經歷了68個月通縮,至2003年後期才逐步反彈。日本在1980年代末形成了超級資產泡沫,對日本造成極大傷害,到現在還未恢復過來。2000年三月的科技網泡沫爆破後,美國巿場大幅調整,經濟急劇下滑。但美國當時因為大幅減息而減輕了衝擊,科技網泡沫繼後由房地產泡沫所替代。當前的全球金融海嘯,主要因為美國房地產巿場和金融衍生工具相互交錯而形成的大泡沫。

從過去汲取經驗,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到資產泡沫爆破的破壞力,大家亦不想承受另一次泡沫的爆破,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及早防範,從前瞻性角度防止泡沫形成。以香港目前利息極低和資金充裕的情況,我們應如何自處?香港是個完全開放的自由巿場,資金流入和流出均沒有限制。我們必須加強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自我警惕。現時近乎零利息的環境是極不正常和不能長期持續的。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充分了解潛在風險,不要盲目樂觀,不要過度借貸。無論是購買物業自用或投資,都要量力而為,避免利息回升時財務出現困難。銀行方面,亦要把好關,管理好因資產價格上升而帶來的信貸和巿場風險,以審慎的態度去為可能出現的巿場變化作出充分的準備。

要防止資產泡沫在香港形成,我們無可避免要付出一些代價。對銀行存戶來說,只要歐美仍然實行低利率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即是中央銀行大量增加基礎貨幣),我可以預見往後有一段時期,存款幾乎是沒有利息的,這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零利息其實是對老實儲蓄者的懲罰,對冒風險投資者(包括炒家)的獎勵。

對銀行來說,資金大量流入香港,銀行頭寸充足,出現「水浸」現象。為管理好隨之而來的風險,銀行對客戶的借貸要加倍謹慎,「有錢借不出」的苦況可能只有銀行家才能充分理解。

對一般中產和新婚家庭來說,置業與否是令人忐忑不安的抉擇。一方面樓價正在上升,現在不買怕以後更難上車。但置業又怕樓價回落而受損。有些人更因不明白按揭利息會從極低水平回升的風險,買入超乎負擔能力的物業,以致將來出現還款困難。

總而言之,香港明年經濟可望復甦,但不少隱憂和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其中一個主要的風險,是來自全球低息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引致資金大量流入亞洲區內的資產巿場。香港沒有能力去改變歐、美大國的利率政策,但應做好充分準備,保持高度警覺和戒備,以應付以後美元利息上調或對美元繼續大幅貶值的預期改變時,全球資金流向和資產巿場所產生的大幅調整。金管局會一如既往,密切注視銀行體系是否作好準備應付未來的風險和挑戰,並在需要時作出適當的提示和推行審慎監管措施。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陳德霖

2009年11月19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