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利率震盪

匯思

2004年01月08日

管理利率震盪

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經濟體系都容易受到利率震盪影響,不過我們有方法管理這些風險。

在最近舉行的一個有關固定匯率與資金流向的國際研討會上,我有機會就這個課題表達意見。以下是有關的要點,希望與各位讀者分享。

每個經濟體系不時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震盪;有政治性質的,有經濟性質的;有源自本地的,有源自外地的。如果是開放型經濟,經常帳及資本帳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這些震盪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引致龐大的資金流出(或流入)。

在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經濟體系中,政府當局沒有酌情權進行干預或對沖,一旦出現資金流出的情況,貨幣發行局制度會在固定匯率水平自動觸發外匯干預,令貨幣基礎收縮,銀行同業流動資金減少。換言之,若震盪是由資金突然流出引發,就會轉化為利率震盪。

利率震盪可能會令社會承受很大的痛楚,並會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在高利率影響下,資產價格,特別是金融資產價格可能會急挫,令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價值大減。同時,信貸及流動資金緊縮的情況可能會引致企業倒閉。由於銀行貸款帳冊的質素轉壞,存戶對銀行的信心可能會受到影響,更有可能會觸發擠提,甚或金融危機。銀行可能會無法發揮其中轉資金的重要功能,對經濟體系的正常運作造成嚴重影響。政治上,有關方面可能會認為這些痛苦無法接受,以致決定放棄固定匯率,但最終極有可能只換來匯價不受控制地貶值,所引起的痛苦比固定匯率更甚。

因此,實行或計劃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地區要特別留意這些風險,集中研究如何管理這些風險,才能令經濟充分享受到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匯率穩定所帶來的好處。在策略上,這些經濟體系應該在可能範圍內主動推出政策,以達到下述目的:(a)減低資金流出的可能性;(b)減低利率對資金流出的敏感度;及(c)提高經濟忍受痛苦的能力。

在沒有外匯管制的經濟體系裏,資金流向主要受到市場對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公共財政政策的看法,以及公營及私營部門的負債水平影響。香港的預算赤字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6%,我們也曾經歷過通縮達3%及失業率超過8%的日子。不過,香港政府並沒有任何負債,同時龐大的財政儲備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緩衝。事實上,香港整體的對外資產淨額(對非居民債權減去對非居民負債)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10%,這是全球最高的比率。香港經濟復甦及龐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對此進一步提供支持,令目前出現資金流出的可能性很低。

香港並沒有儲備金規定,而且具備高效率的銀行同業即時支付系統,所以持牌銀行無需在結算帳戶維持大額結餘。相對資金流量,持牌銀行的結算帳戶總結餘(是貨幣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額很小,因此利率對資金流向極為敏感。這便是香港在1998年為減低利率的敏感度而推出多項技術性措施之前的寫照。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列為貨幣基礎的一部分,將更多外匯儲備撥作支持貨幣基礎,亦有助減低發生利率震盪的可能性。

香港的儲蓄率高企,因此經濟承受痛楚的能力一向相當高。此外,金管局作為銀行業監管機構,向來與銀行界緊密合作,孕育出審慎鑑別、評估及管理風險的文化,使銀行體系更為穩健。

 

任志剛

2004年1月8日

 

2003年「聖誕有獎問答遊戲」答案公布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4年0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