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票:香港支付新紀元

匯思

2015年10月29日

電子支票:香港支付新紀元

相信很多市民都有使用支票的習慣,我也不例外。尤記得40年前第一次開支票戶口,開出每張支票還要付5毫子印花稅,以至填寫支票時戰戰兢兢,總擔心寫錯銀碼或收款人名字,支票打回頭,白浪費五毛印花。時至今天,我仍然經常以支票支付。然而,作為金管局總裁,我不時接觸到科技進步而催生的各種金融創新包括形形色色的電子支付安排,難免會思考,再過十年我們會否繼續使用實物支票嗎?還是只能在博物館看到這些「歷史文物」?

支票的歷史及演變

當然,我使用支票的個人經驗與支票的悠久歷史不可同日而語。按一般的理解,世界上第一張支票於1659年在英國面世,由付款人在一張普通紙上自行寫上支付指令,收款人將支票存入收款銀行後,由收款銀行與付款銀行協調票銀交收安排。

今日的支票與350年前的版本有了很大的不同:標準化、自動化及影像化。首先,銀行會根據業界規定及保安要求,預先印製支票並分發給客戶使用。支票本身具備基本的防偽特徵,如附有銀行水印及以特色紙張印製。支票上亦有以特別油墨及字體顯示的付款人賬戶號碼及支票號碼,有助銀行自動化處理。另外,本地支票集中由結算公司清算,銀行間無須再進行雙邊安排。

實物支票的局限

儘管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實物支票在很多地方仍然廣泛地使用。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的資料,2014年,美國處理140億張支票,英國處理6.5億張。支票在香港的使用量亦相當大,每年發出1.5億張支票,其中5千萬張為同行結算,不需中央清算處理。

相比起電子支付,支票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付款人要將實物支票交給收款人,收款人亦要將支票送往銀行入票。此外,支票涉及人手操作,企業需要消耗不少資源處理。美國有一個調查發現企業平均要花1.5美元處理一張支票。而香港銀行處理每張支票的成本平均要港幣15元,銀行因此每年花費超過港幣20億元去處理支票。加上支票連同郵寄支票使用的信封都會使用紙張,並不環保。為了鼓勵大眾轉用電子支付,英國支付委員會曾考慮由2018年起全面取締支票,但因遭受龐大的群眾及輿論壓力而擱置有關方案。

既然支票並不方便,為什麼香港的使用量持續偏高?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支票受《匯票條例》監管,無論對付款人或收款人均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因此,大部份個人及企業在進行重要交易時例如樓宇買賣或租賃都會使用實物支票。另外,有別於其他電子支付或轉賬,收款人無須向付款人披露自己銀行的賬戶號碼,他們亦可以等待收取支票後因應需要才決定存入那個銀行賬戶,擁有較大彈性。

電子支票的好處:方便、快捷、安全、環保

有見及此,金管局與銀行業界過往數年積極籌備發展電子支票的基建配套。所謂電子支票,其實是電子或數碼支付的一種,只不過我們使用一個與支票影像相似但以PDF格式存在的電子檔案去傳送。電子支票將整個支付流程包括發票、傳送及入票全面電子化,突破實物支票的限制。

與實物支票比較,電子支票具備更嚴謹的保安措施。它使用高保安水平的數碼加密簽署(公開密碼匙基礎建設技術,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足以防止任何人於開票後篡改支票上的任何資料。數碼簽署的另一個好處,是避免手寫簽名與銀行內部記錄不符而出現退票的情況。事實上,在很多交易案例中,買家以支票向賣家支付,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出現退票情況而令交易告終,造成很大的損失或不便。

與實物支票相比,發出電子支票並不需要在支票上簽名,免卻了個人簽名式樣給收票人知曉,避免簽名被冒用的不必要風險。

此外,電子支票完全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付款人及收款人無論身在何地都可以開票及入票。假如你正在外地公幹或旅行時,突然要付款做交易,但又不知道對手的銀行賬戶號碼(對方亦可能不願意透露),你可以即時透過電郵和社交通訊網發送電子支票給對方。由於使用數碼簽署,電子支票即使在發送的過程被人截取,也不會對發票人造成金錢損失。不論你身在何地,只要收到電子支票,亦可以即時透過網上銀行或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的入票平台存入香港銀行的賬戶,既方便亦安全和快捷。

對於企業而言,電子支票的整個流程可以自動化處理,省卻現時實物支票牽涉的繁瑣步驟。銀行亦可以省卻大筆處理實物支票的成本。

另一方面,使用電子支票亦可為環保作出貢獻。假設有一半的紙張支票被電子支票取代,香港每年可減省1千8百萬張紙張,減少砍伐1,800棵樹木,及減少130噸(相等於28個標準游泳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5年12月香港開始推出電子支票

香港銀行將於今年12月推出電子支票,首先會有9家零售銀行先行推出電子支票出票服務,其他的零售銀行則會稍後陸續推出。雖然開票行會分批推出開票服務,但從一開始所有銀行都能接受客戶存入的電子支票。由於市民對電子支票都比較陌生,金管局會聯同香港銀行公會攜手進行公眾推廣活動,提高市民對電子支票的認知。此外,金管局將會繼續與業界探討拓展電子支票的進一步應用,例如電子商貿及跨境支付,務求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基建的效率和競爭力。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陳德霖

2015年10月29日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5年10月29日